当前位置 > 主页 > 湘军人物 > 名人名录 > 正文

部分湘籍开国大校

发布时间:2015-08-27来源:作者:点击量:【打印此文】

  陈仕南(1906.12~1985.8),湖南省华容县鲇鱼须镇人。出身贫苦,从小受尽地主恶霸的欺凌。民国16年(1927)4月,他积极参加并组织农民协会,被选为第三区(清凉区)农协委员。“马日事变”以后,他到桃花山找到了朱祖光,带领农会骨干和农民自卫队30多人(10多支枪),参加赤色警卫队,被任命为分队长。赤色警卫队改编为赤色警卫队江右军,他任八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参加保卫苏区的斗争。18年4月,经张清金、郑德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年9月,江右军的三(公安、石首组建)、八(华容组建)、九(南县组建)大队在湖北江陵县沙岗岭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师二十四团,陈任二营五连连长,后升三营营长。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艰苦斗争。24年10月,他随红二军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营长和贺龙副官。
  民国29年春,陈任师部副官处处长。在敌人严密封锁,物资给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依靠士兵和当地群众,想尽千方百计保障了贺龙所部作战、生活的需要。31年5、6月份,晋察冀抗大二分校学员迁往延安,一个100多人的女生队,在过同蒲路封锁线时,被敌人冲散,被子、衣服、生活用品都丢光了。他得到通知,很快给这个女生队补足装备。不久,刘少奇从新四军前线回延安汇报工作,亦由他负责该地段的后勤、给养工作。同时,一二 O师接八路军总部通知,说美国代表团要到晋西北战地参观,要求在两个月内修建一座能坐1000人的礼堂;陈艰难受命,白手兴工,终于按时建立起大礼堂,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是年夏末,他任八路军晋绥军区吕梁军区第三军分区离石支队长,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负责保卫晋绥到延安的交通线,安全护送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央领导到达延安。
  民国35年春,陈任人民解放军绥蒙军区二团团长,奉命围攻大同。他指挥所部迅速攻到城边,得到敌飞机投下的几十个降落伞装载的大量卡宾枪和10万发子弹,从而加速了大同战役的胜利。36年冬,陈任师参谋长,不久任八军后勤部长,参加了著名的兰州战役。38年9月,任甘肃武威军分区司令员,参与了歼灭和政治瓦解马步芳、马鸿逵残部的战斗,为在甘肃、青海、宁夏3省内彻底摧毁马氏的反动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1950年5月,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军械部长、运输部长。1953年任陕西汉中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任省兵役局局长兼省民政厅副厅长,同年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调任陕西咸阳军分区司令员。1965年,他以正军职离休后,撰写了10多万字的革命回忆录。他写的《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一文,被收入《忆贺龙》续集中。 
1985年8月17日,病逝于西安。

  李振湘:(1914-1960),男,汉族,1914年?月生,湖南省邵东县人。出生于富有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933年由长沙岳云中学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1938年10月毕业,11月由南昌新四军办事处介绍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军部小河口后方医院医生。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任新四军第2支队军医处处长。同年11月调回军后方医院任院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1师卫生部部长,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卫生部部长,苏浙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卫生部副部长,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卫生部部长(政治委员王仲良),194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南京市卫生局局长,1949年9月至1953年2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1950年主持创办《内科学报》,不久又创办了《外科学报》。1953年这两种学报转中华医学会改为《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60年?月?日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军医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46年7月写成《大兵团运动战中的伤员转运工作》一文,收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卫生工作简史》(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第1版)。与向进合编《物理诊断学》一书,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出版。

  夏  光:男,汉族,1909年11月生,曾用名夏克绍、夏光者,湖南省武冈县人。1926年秋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两次被捕失去组织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193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第1营军事教员,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部参谋,新四军第3支队6团作战参谋。1939年5月随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来到了苏(州)常(熟)太(湖)地区,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作战处长兼第五路军参谋长。同年11月,根据上级指示,以这批伤病员为骨干,组建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新“江抗”),并任司令员,后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参谋长,1940年4月改任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纵队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8旅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18旅兼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苏中军区教导旅参谋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兼淮安卫戍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0军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重要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29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华东军区海军学校校长(政治委员孔繁彬),1950年12月29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华东海军学校改建)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海军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海军学校校长。1955年受到错误处理。195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柳州化工厂副厂长。1961年任广西工学院副院长。1962年起任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后任南京化工学院顾问。198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

  谢雪畴:男,汉族,1920年11月生,湖南省宁乡县人。1937年肄业于湖南宁乡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战地服务团团员,新四军第4支队江北挺进纵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4支队14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2师6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6旅17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2师5旅15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2纵队5旅15团政治处主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60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5军74师222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7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苏中、莱芜、兖州、淮海等战役。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率团快速突破江防,抢占吴淞要塞,所部三营被授予“渡江模范营”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75师副政治委员。195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级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1年9月13日后获得自由,在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做长篇发言,后闲居在北京空军学院等待分配工作。1977年7月重新分配工作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81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分管政治部宣传部。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是一位军旅作家,从兰空离休后住在西安。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篇小说《团指导员》、《白云深处有人家》,电影文学剧本《青云曲》,散文集《“老虎团”的结局》、《古塔的神话及其他》等。《旗手倒下,红旗前进》获1951年华东军区政治部优秀文学创作奖,《赏萼篇》获1989年甘肃省优秀文学奖,《大追击中的猛烈碰撞》获1991年《大江南北》杂志一等奖,《不可跨越的平地》、《红色战术专家——谭希林》分别获1992年、1993年《大江南北》杂志二、三等奖,纪实文学《中国空军击落U-2纪实》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二等奖。 

  厚国华:(1913-1989),男,汉族,1913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随红五军上井冈山。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八路军平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徽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预备总队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任中共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1989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张一波,1916年生,湖南省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晋察冀军区连长、副营长、营长、作战科长,雁北指挥部十一区队参谋长,冀晋军区第五军分区六团参谋长,北岳军区第一纵队副团长、团长、纵队作战处处长、二旅参谋长、副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一九七师副师长。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六十六军一九七师副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解放军六十六军一九七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炮兵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大校。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陈棣华,1907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湘鄂边保卫局科长、执行部长、湘鄂边保卫局局长、团政委、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大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物资保障部政委、上海公安总队政委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正军职离职休养。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赵则三(1908~1987)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原名赵德美,曾用名赵足三、赵德三。湖南省长沙县人。1908年5月生于贫农家庭。少年时期在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县五美小学读书。1924年2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本科第1部第27班。在校期间,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投身大革命洪流,曾任学运工农股长,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李济民的罢课斗争和反英讨吴(佩孚)驱赵(恒惕)的示威游行以及下农村进行革命宣传等活动。1926年经高班同学敖泽霖、张祖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毕业,回家乡任教并担任团支部书记,领导群众打击反动势力。“马日事变”后,参加了徐特立组织的五美乡农民自卫队。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团组织遭到破坏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教育工作为掩护,积极寻找党的组织,直至1936年随一师校友、共产党员毛达恂赴上海,始更名赵则三。同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在工人夜校进行救亡宣传等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参加上海青年救国服务团任军事股长。同年11月经党组织安排,到南昌参加新四军。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第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1支队1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江苏省江南四县抗委会组织科科长兼机关党总支书记,并受陈毅委派到南京汤山区担任区长。1940年起,任新四军东台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1师2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苏中区第2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新四军苏中军区台北独立团、江都独立团政治委员兼县委书记。参加过九里、李堡、句容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1纵队2旅5团政治委员,胶东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兴化、如皋、兖州、大汶口、鲁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山东胶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50年被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1952年起,任南京军事学院哲学系和苏共党史训练班主任、化学兵指挥系副政治委员、中共党史教授会副主任、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高级速成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2月起,任国防部第10研究院14研究所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1973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党委书记。同年11月至1976年9月,任国防科委第10研究院1013研究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第一组长。1978年1月起,任电子工业部第14研究所党委书记、顾问。曾被选为中共第五届南京市委委员、第六届南京市政协常委。1982年9月离职休养。因病于1987年1月9日16时30分在南京逝世,终年79岁。

  尹才生同志(1914—1984)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副营长、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干部学校校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湖南省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张胜明, 1918年11月出生,湖南省桑植县人。1933年11月入伍,1935年12月入党。 参加革命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兵团组织科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防空军三师政治委员、空军111师政治委员等职。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战役。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腿部受伤;抗日时期参加“雁门关大战”和“百团大战”;1938年在山西塑县榆林车站的攻坚战中身负重伤。1939年在河北省冀中区大会战中,头部中弹,经抢救脱险,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解放战争中,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49年解放武汉、长沙时,参与接管张振(轸)兵团、程潜和陈明仁兵团。是年9 月至1952年任常德、零陵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长沙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其间参加土改、镇反运动,指挥了江垭、道县剿匪战斗。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转业到中共西北农林政治部任副主任。十年动乱期间靠边站、被批斗、下放劳动。1973年分配到西安飞机工业制造公司任党委书记。1978年调陕西省委工交部任副部长。1979年任陕西国防科工委党委副书记、书记。1986年离休,享受副军级待遇。 

  童浩生(1910.8.—1994.2.20.)是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军职离休干部。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宣传员、分队长、连政治指导员、股长、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二营教导员、含(山)和(县)地区临时前敌委员会委员、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一兵团独立七师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江西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上饶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2月20日在长沙逝世,终年84岁。 

  敖德胜(1911.—1986.12.24.)是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军职离休干部。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县总队长、新四军七师皖南支队第二团政治委员、团长、新四军特纵警卫团政治委员、团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副师长、副政治委员、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营房部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12月24日在长沙逝世,享年76岁。

  张德(1911.4—?)是湖南省军区常德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红二军团警卫营营长、大队长、团长,吕梁军区第10军分区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武汉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公安总队总队长,武汉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以及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临汾、晋中、太原、解放大西北等大小战役百余次。著有《贺龙在湘鄂边的统战工作》、《湘鄂西的一盏明灯》刊载于《苦斗十年》。 2001年1月17 日在长沙逝世,终年90岁。

  卿正兴    1910-1987湖南邵东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干事、保卫局政治教员,抵达陕北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总务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3旅副政委,第二野战军第十七军补训师政委、第50师政委,渡江战役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后勤部政委。建国后,任东北军区驻丹江办事处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参谋长。1987年3月10日在天津病逝。 

  黄  胜    1902-1972湖南平江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参谋长、第10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第67师副师长。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总队长,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队列部部长。1972年逝世。 

  龙将元    1907-1991湖南祁阳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参加长征,后掉队,被红九军团收容,1936年11月任红二方面军第三十二军第第94师第280团团长,红三十二军第280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8团团长(政委张德发)。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军区嫩江军分区司令员。1991年2月13日在长沙逝世。

  韩  云    1914年生,湖南平江人。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14年10月3日生,原名韩石生。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通信班长、短枪队排长。后任营政委、团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扬州军区司令员,1960年9月离休,现享受正军职待遇。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成汉(1917-2002)男 汉族 1917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跟随耿飚同志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战士.班长.聂荣臻同志警卫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排长.八路军独立第一师连长.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团部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冀中军区七分区团长等职,长期坚持在华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和收复涞源、广灵、蔚县等7城的战斗,后又随部队参加了抗击日军“五路合击”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后改辽吉)军区团长.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团长,第44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团师级指挥员,随部参加过秀水河子战斗.四平攻坚战和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及海南岛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下属要塞守备区司令员.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7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1980年被中央军委批准以副兵团职离休。2002年3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 

  吴彪(1910—)原名吴德彪。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大队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三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顾问。一九五五年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资料提供人: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 熊兴华(湖南华容人)

免责申明:湖南名人网所收录的名人资料、信息等来自于权威媒体发布、名人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符合要求才会收录),但湖南名人网不保证和担保其内容和服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不承担用户因该内容或服务受到的一切伤害或损害赔偿责任。湖南名人网网页内及其链接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湖南名人网赞成其观点或立场。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湖南名人网使用或通过湖南名人网链接的内容、服务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该及时向湖南名人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湖南名人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申明 | 广告刊登 | 收录标准 | 网站地图

CopyRight(C)2008-2025 ahnmr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15415号

网络实名:湖南名人网 永久域名:www.ahnmrw.com 广告联系QQ:2967694059

湖南名人网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揭示名人成长规律,激励世人奋斗成才”为宗旨。

湖南名人网对名人进行造势与宣传,扩大湖南名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