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湘军人物 > 名人风采 > 正文
尹晓星:梦想与引领——青年音乐家邓永旺的艺术追求探析
驰名中外的歌剧《江姐》,其音乐作者之一的我国著名作曲家、84岁高龄的姜春阳大师,于去年10月的一天给我电话,他说:“你们湖南有个叫邓永旺的青年人既写词又作曲,还写音乐评论,创作热情很高!我为他的词写了首歌,因与他联系不上,我想先寄给你,请代为转交给小邓。”
我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在其《花样年华,花样词花——读邓永旺词稿有感》这篇近5000言的评论中写道:“邓永旺,何许人也?他于1981年7月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一个叫晓梓冲的小山窝。……他对音乐一听就懂,一点就通,因而心有奇梦,情有独钟。”
委实如此,邓永旺心有奇梦,对音乐情有独钟。他从小就受家乡民族民间音乐薰陶。同时,由于他父亲是一位兼任音乐教师的小学校长,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尤其是竹笛吹奏造诣颇深,遐迩闻名。可以说邓永旺一出生就“泡”在音乐中,耳濡目染,与音乐结缘。特别是,他17岁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小学音乐报》上刊登随笔《音乐,永远的朋友》后,将来当个音乐家则成了他矻矻以求的美好梦想!
邓永旺曾在日记中写道:“音乐属于人民,音乐更需要人民,音乐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人民。我认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特别是一个专业音乐工作者,只要心中有人民,就有装得下天和地的宽广胸怀,就能自觉地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美的规律’,倾心投入艺术实践,勇于时代担当地唱(歌)、写(词)、作(曲)、评(论),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与目标明确,——从雄心勃勃地表现生活到忠心耿耿地回报生活中,获得灵气写正气,在感性到理性的刻苦实践中,以唱、写、作、评的审美创造成果,引领人民向真、崇善、求美。竭尽全力,做到真真切切地为时代抒情,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歌唱,这就是我追寻音乐艺术之梦的精神力量!”
▲ 著名作曲家尹晓星(右)和邓永旺
一
邓永旺参与作曲,并担纲写词的大型声乐套曲《放歌夫夷江》甫一面世,在读者与听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多家媒体给予报道,《音乐评论家》、《邵阳晚报》等报刊还发表专文评介。如《邵阳晚报》刊登的《凸显文化魅力,饱含乡土情怀——大型声乐套曲〈放歌夫夷江〉初识》一文,称《放歌夫夷江》是一部用激情点亮人文历史、凸显厚重而深远文化蕴含的华章!这部大型声乐套曲题旨鲜明,抒写真切,乃地域音乐文化意蕴与时代强音的精彩演绎。其真的内容生活化,其善的理念大众化,其美的特质艺术化。……音乐 恢弘大气、质朴、洒脱,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歌词生动形象且隐含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这部声乐大型套曲中有的乐章已在全省或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如第一乐章《蓝印姑娘》,在2011年全国第三届新创作歌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权威刊物《歌曲》、陕西的《音乐天地》、湖南的《音乐教育与创作》等多家全国性公开刊物相继登载,有的还刊发其评介文章;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点击率,早已逾百万人次……
《放歌夫夷江》创作于2010年4月,其时邓永旺不到29岁。北京一位资深作曲家曾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他能驾驭14个乐章的大型作品吗?我不敢相信。”后来,他一章一章地研析,确实被其扣人心弦的诗句与旋律折服了,他钦佩小邓的胆量!云南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张金云教授曾撰文评说:“邓永旺与其合作者,以学者深邃的目光加才子特有的悟性,立意与构想既注重大型声乐套曲的整体性,又关照每一乐章的独立性与艺术个性,且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赏析14个乐章,即便是单旋律也蕴含多声因素,在传统理念与当代意识精妙融合中,彰显诗情特质的抒写,形散神聚,有机地将民生情怀,在饱蘸时代激情的心声抒发中艺术而科学地完美体现。其韵格高远,情感丰沛,我喜欢,平民百姓能接受。……邓永旺能驾驭这样的大型作品,而且有如此功力,可钦可佩,后生可畏啊!”
委实后生可畏。邓永旺迄今为止,已先后创作了《放歌夫夷江》、《油茶之歌》、《美丽邵阳》、《留守儿童之歌》等四部大型声乐套曲。在当今生活趋同的背影下,他坚守独创性,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抒怀。他矻矻以求每部有每一部艺术审美指向的精魂与气度;每部有每一部崇德向善的品格与力量;每部有每一部的尚艺求美的风骨与神韵,每部有每一部的艺术个性与特色。邓永旺曾在创作札记中写道:“每一部套曲,可以用别林斯基的话说‘是生活这部大书中撕下的一页’。如何使这‘一页’即现实生活中的套曲题材艺术化?往往需要历史的攘助,造化的恩典。在文化创造源泉能充分涌流的当下,按理说,只要勇于社会担当,将饱蘸时代激情之笔触真正伸入民情之中,力求每一字每一音抒发民意、凝聚民心,坚守与把握好文化底线与母语精魂,摸透‘文脉’,真正做到‘接地气’写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具体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系统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地活用于始终,灵气加正气,深信什么样的大型作品题材也能驾驭,而且能做到情理交融,构思精妙,造境完美。”
不久前,在邵阳市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研讨会后,邓永旺私下与我交流了创作体会,他说:“音乐创作要敢于开时代先声,要善于以‘小’博‘大’,要乐于沉到现实生活深层中掘真,唯其如此,每一个音符就能传递给人们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精神力量,此乃心灵之歌,是空谷足音,必成巨响,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所谓黄钟大吕之作,能升腾时代巨浪!”
以邓永旺作曲的音乐作品而言,委实每个音符皆能体现他上述观点之内蕴,皆能感悟他勇于历史文化担当对审美实践追求的精神与气派!
比如,他与人合作的大型声乐套曲《放歌夫夷江》中第二乐章《一人手操百人戏》,在写作过程中,他提出必须礼敬自豪地对待邵阳民歌,整个乐章主旋律必须立足于本土音乐元素,必须主动与传承邵阳布袋戏的老艺人对话,感受与体会他们对表现邵阳布袋戏这一国家非物质遗产基础上的深切愿望与激动心情。由于这一乐章在构思立意时,心中有人民,抒发什么,怎样抒发,以敬畏之心思考,特别是审美指向了然于心,《一人手操百人戏》初稿一试唱,从词到曲,就具有一种最自然、最鲜活、最亮丽的色彩与气韵,“非遗”的魅力得到了完美展现。这一乐章,曾于2011年中国·湖南第三届金旋律音乐节优秀歌曲征集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又如,他作曲并参与作词的《无私奉献在旗帜上飘扬》一歌,其音乐写了两个方案,无论是男声独唱加伴唱,还是男声小组唱,音乐语言都蕴含着一种稳健、雄强、豪迈的气质与赞颂、敬重的风格色彩,旋法力求新巧、脱俗,音调清新、质朴,伴唱与合唱声部写作,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又大胆而灵巧地运用我国民歌调式和声特点,其功能逻辑与色彩逻辑处理得艺术而科学;复调手法自然得体,整首作品音乐的多声思维与审美理念浑然为一。
即便是创作一首幼儿园小朋友唱的歌,邓永旺亦都力求以“童心”唱“童心”,在浓厚的“奶味”中同样注入“民意”、“民情”。比如,他作曲的《中心幼儿园是我家——黄亭市镇中心幼心园园歌》,则写得颇为到位。音乐不仅天真、活泼、质朴、清新,乐风健美,而且情绪饱满、昂扬向上,节奏明快,旋律质朴、晓畅,童趣盎然,特点凸显,为幼儿园小宝宝们喜闻乐见。
近些年,我咂摸、品味、研析过邓永旺不少音乐作品,无论是大型声乐套曲还是短小的群众歌曲,还是舞蹈音乐,乃至中小型器乐曲,颇易发觉,他有三个难能可贵的观点在支配自己的艺术实践:
其一,看重现实生活与创作追求的对接性。他认为,只有亲历生活现场,才可能有足够的“底气”与良好的心态、心境,克服创作中的表浅与浮躁。比如,他为了创作好《油茶熟了》这首独唱歌曲,曾三次深入到自己家乡邵阳县黄亭市镇与蔡桥乡油茶林基地采风汲露、琢玉淘金,搜集整理了当地油茶山歌音乐30余首,学会了多首山歌的演绎技法,他从创作题材与抒发情感、表现内容之需要出发,汲取了油茶山歌中可塑性较强的元素写出了初搞。他怀揣试唱小样,又去油茶林基地,请来山歌手着重从歌曲音调的“根基”与“韵味”上为之“把脉”。他一字一音地推敲、反复锤炼定稿。这首歌成为讴歌“邵阳县——中国茶油之都”脍炙人口之作。
其二,注意本土思维与全球意识的交融性。在他看来,作曲家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具有放眼世界的多维视野,才可能创作出既能观照历史文化又可抒发当下情怀的具有前瞻性的不朽之作。他说,“本土思维是作曲家创作的源和流,然而,仅此本能,还不能说有足够的条件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精神维度的传世精品。”因此,在我看来,他的系列音乐作品在审美追求上,注意考量整个人类文明史,注意吸纳外来音乐元素,哪怕是一个节奏型,他都慎重其事地对待与悉心研析,在“洋为中用”的“化”字上将文章作大作强,在中外文化交融中形成互补互济理念。
其三,固守音乐根脉与传承创新的当代性。邓永旺曾在创作札记中写道:“我们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灿烂、深厚的华夏文明之根脉,更是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所做做出的伟大贡献。我们只有立足传统创新,才能体现文化兴、国运兴,也就是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先进文化的引领与支撑。”因此,在我看来,他在具体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固守着传统音乐根脉,坚持着不忘“本来”开创“未来”,致力于传统音乐理念与当代意识有机融合,并凸显当代性为审美指向,在提升精神境界的前提下,作品的传统根脉与创新思维、历史文化与现实观念,臻于精神共通、情感共振。
▲ 著名作曲家孟勇(左)和邓永旺
二
他为了唱好歌,从读中学起就在老师指导下开始科学地练声,并为克服方言加强普通话学习,刻苦正音,注意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技巧。高中未开设音乐课,在校长与班主任的支持下,他利用自习课以风琴伴奏,对着乐谱与同学们一起练习视唱。2002年3月,他正式踏上音乐求学之路,拜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郭红丽教授为师学习声乐。郭教授认为邓永旺嗓音条件好,且乐感强。在高考培训期间,郭教授经常让邓永旺给同学们做示范演唱。有付出必有收获。他经过半年勤奋学习,顺利地考取了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宋淑红教授主修民族声乐。他并在理论作曲专业教授指导下,兼攻和声、复调基础理论,作读书笔记与和声习题不下百万字。就其声乐而言,宋教授认为邓永旺是块从事歌唱的可琢之玉:他演唱情绪饱满,音色纯正,个性鲜明,声音明亮高亢,且宏伟辉煌,具有颇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大学期间,邓永旺每次声乐考试,成绩一直排名于全班前三名,而且多次在省、市级声乐比赛中获奖。比如,他在第三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中,邓永旺荣获湖南赛区声乐专业青年组金奖。
邓永旺手捧奖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思考再三,觉得歌唱乃独具规律与魅力的声乐艺术。他认为,只有歌唱这种二度创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突出的艺术风格,才有可能其美学价值优于器乐。所谓具有独到的艺术追求与风格,其形成的前提在于能彰显出歌唱者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蕴含着强大的人文精神与崇高的美学取向。基于斯,他学习更用功,研析前贤理论更尽心。
学成后,邓永旺当上了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往后自己如何继续二度创作,又如何教导学生?我根据他的艺术实践探析,认为他在如下三个方面,力求不蹈故常、传承创新、升堂入室,神而化之地摸索前行:
其一,心灵唱情。“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邓永旺认为,没有情感的歌唱,犹如船儿无桨,又若花炮无光。歌曲的灵魂在于情,没有情感的歌唱没有生命!作为一个歌手,特别是作为一个声乐艺术人才,更应看重唱情。他说:“要想唱得‘声情并茂’,其前提是用心灵去感受歌中深邃的意蕴,只有真正用心灵抒发情感,才可能有‘声遏行云’、‘余音绕梁’的艺术魅力。”邓永旺所追求与强调的“心灵唱情”,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我分析他有三点体会:一是心中有谱,即歌唱文本中的每个音符每个字,做到心中有数,一字一音注入情思情意,臻于情满意盈,掷地有声;二是心动情愫,也就是说以歌唱文本整体意蕴与精神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有着倾心抒发的迫切欲望;三是心控有度,即为演绎好一首作品,心理调控与技术把握有分寸,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准,又能充分表达词作家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心灵唱情”的前提,是“真情抒发”、是心与心的观照、是“心灵交响”。邓永旺的体会颇为深刻,他说:“虚情假意者,是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只有心中存有现实生活的本真,才可能以真诚之心真心实意地与听众产生同频共振;只有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歌唱文本深刻的思想内涵,才可能以炽热的情感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产生其震撼人心的艺术精魂与艺术魅力。”
其二,气息塑形。“形”者,音乐形象也。任何艺术品,皆以准确、鲜明、生动、典型、完美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愉悦人、教育人。作为二度创作的歌唱艺术,必须以塑造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为其使命。“气者音之帅也”。在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张与弛、激与抒诸方面的艺术处理上,特别是音乐形象塑造之手段中的“音势”、“音姿”、“音态”等形成与彰显,倘若离开吸气、换气、提气、歇气、缓气等气息法则精妙而灵巧运用,这一切的一切则无能为力。邓永旺熟谙此道,他在科学而艺术地掌握好气息的前提下,致力于歌唱这二度创作中的音乐形象塑造。
他根据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汉藏语系中汉语,其字音构成要素乃声、韵、调,据他之经验,“声”、“韵”因素规定了发声的响度,“调”规定了字音的高与低。邓永旺在艺术地处理好作品表现方式与设计好语气、情绪与声线,以及深与浅“呼吸”、高与低“位置”的安排好之后,他巧妙地将戏曲、曲艺的吟唱技法,与歌剧、艺术歌曲咏唱技法二者有机融合,“开三腔”以求良好的气息支配下的共鸣张力,匠心独运地塑造音乐形象。比如,他在演唱《小白杨》时,当唱完“同我一起守边防”一句后,立即进入“来来来……”衬腔,音域突然提升10度,由于他的气息调控得精当,由丹田发力,以气息托往并支撑着往头腔上顶,瞬间在头腔内形成了一道拱门似的通道,十分顺畅地将全曲最高音“3”唱响,情绪饱满而昂扬,并极具穿透力地远程传送。人们耳际萦绕着优美动听的歌声,在艺术通感作用下,立即感受到哨所旁那“根儿深,杆儿壮”、“也穿绿军装”的小白杨,“同我一起穿边防”的音乐形象鲜活、生动,典型而完美。
其三,音色造境。境者,意境也。审美造境乃文学艺术创作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歌唱这种二度创作,善于造境者在于让特定的歌唱对象与所表现的审美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可能触发艺术联想与情势意态趋于“和谐”,方可以给人以美的启迪、以美的享受。根据邓永旺的声乐导师宋淑红教授对其演唱的评价,我认为邓永旺具有抒情性男高音音色特质。因此,他在演唱适合自己表现的作品时,其音色特质则可独具艺术魅力。
演唱歌曲时,掌握好字的头、腹、尾,其目的在于将字音唱“美”!在我看来,“造”境的前提乃“美”境。要想境“美”,则在于以美的音色将字音唱“美”。如何唱“美”?我认为邓永旺的经验有三点:一是注重韵味与特色;二是追求神采与力量;三是坚守独创与个性。要做到这三点,我认为对演唱者的气质、修养、文化品格等方面的要求是极高的。比如,就韵味而言,在具体的演唱实践中,在音色美好的前提下,力求声音“刚柔相济”、“有骨有肉”,甚至在戏曲演唱中有所谓“蚕头”、“燕尾”之说强调唱腔要有棱有角;又如,为“造”好境,音色的朴与丽、雅与俗、浓与淡,艺术张力的收与放等等,都既需要一个精神的向度,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性高度;再如,在美化本身音色的方法上,有的通过在旋律上加装饰音,有的在气口上玩藏而不露的技法,有的在闪拍处为体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时,搭建“情感虹桥”等等,这些都是让听众耐人寻味地深感境界高格而美好。要想做到这些,何等的不易啊!邓永旺却不已为然,他说:“意境仰仗音色去美化与深化,说难也不难,只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加上起点高,视野开阔,‘境界已熟,心手已应’,‘纵横中度,左右逢源’(林泉高《致画意》)!”
▲ 著名作曲家印青(左)和邓永旺
三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歌词作家任志萍,在他评论邓永旺歌词作品的《真情实感是词之“魂”》一文中,热情洋溢地写道:“我是从《〈花开的季节〉音乐作品选集》书稿中认识邓永旺同志的。……从作品集中可以看出他对于歌词情感浓度的追求,……除了一个‘情’字之外,就是他作品的特色。永旺作品的题材是广泛的,这也应该肯定。”
著名歌词作家邬大为看来,邓永旺的歌词创作,“是湘江的清流滋润了他的心海,是衡山的峰峦培育了他的血脉,是岳阳楼的风骨铸造了他的魂魄,是张家界的景色熏染了他的情怀。……拜读着邓永旺的词作,像一股股青春的朝气迎面而来,似一阵阵青春的和风扑进胸怀。”
我国著名歌词作家、诗人曾宪瑞,中国十大词评家之一、歌词作家曾祖标,著名歌词评论家、歌词作家吴广川、陈静波,湖南音乐评论委员会副秘书长、《音乐评论家》执行主编肖舞等等,都撰文评述邓永旺的歌词作品。
邓永旺早在大学主攻民族声乐、兼修理论作曲时,就习歌词创作,又系第四届“成才之路”全国词曲作家、演唱家研习班学员。近十年来,他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50多项(次);公开出版《飞向太阳》、《追赶太阳》、《心灵的流泉》(合著)等三部歌词集;迄今已在《词刊》、《歌曲》、《广播歌选》、《中国乐坛》、《音乐教育与创作》等中央、地方报刊发表歌词300多首,其中50余首入选《中国年度歌词精选》、《中国当代歌词百家代表作》、《中国当代词坛名家词选》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永旺与人合作的《打工的姐姐》,连同他的近照与艺术简历已载入了《湖南文艺60周年音乐卷》!包括大名家田汉、瞿琮等40位入典湘籍歌词作家中,邓永旺是最年轻的一位。用我国著名歌词作家邬大为的话说:“邓永旺由于创作了一批较有特色和质量的作品,在各种赛事上多次获得奖励。为此,2008年被吸收加入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湖南省一位资深文艺评论家在其论述湖南当代歌词创作文章中写道:“邓永旺这位青年词界俊秀,喷薄居上,湖南歌词界后继有人!可谓木欣欣以向荣,象征着事业兴旺。邓永旺在‘追赶太阳’,深信他能创作出更多金光闪烁的词章!”
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置身于商业文化方兴未艾、网络天地气象万千的当下,对每一位文艺创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邓永旺在自己的歌词创作札记中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总会清楚地认识到好作品是作者心胸、智力、情感、人格的呈现。”因此,在我看来,他在不断地加强思想、艺术修养,力求不断提升自己词作的人文精神,为打造民族文化的美好未来而敢于挑战难度,对当下歌词创作的趋同化、公式化、概念化、浅俗化深怀警惕,坚守原创,真正做到“接地气”、“吸士气”写作,力求每首歌词,皆能彰显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心路历程,释放出讴歌时代精神的正能量。
因此,我在学习邓永旺的歌词过程中,感受到其词作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说理入词,情理两谐。著名歌词评论家陈静波在其《词理入诗画,痴心为好歌——邓永旺歌词集〈追赶太阳〉序》中写道:“细细研读邓永旺的这本歌词集,我又见到了永旺一贯钟情的说理风格。”并说,“词中见理趣我如今是越来越喜欢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任志萍,对于邓永旺歌词注重于真情实感这一词之“魂”,给予了充分肯定。“诗主情,文主理”,歌词中注入理趣,此乃对歌词作家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追求”(见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若要做到情理两谐,则更不容易了。而邓永旺的词作《放开手》、《我就是这样》、《相思很快乐》、《请你不要关机》、《女孩的心思很古怪》等词章,用陈静波的话说:“永旺选择了说理入词起点是高的”,而且“语言的叙述风格有了更多变化,……理在更宽泛多元的文字空间里遨游着。”我可以说,邓永旺在歌词情与理交融美学意蕴的追求上,视野更开阔了,进一步提升了人文境界,让人们在“审美欣赏的同时,获得更多切实的真理的信息。探寻价值观念的人生坐标,得到情与理两方面的满足。”(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
其二,言而有文,质朴真切。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邓永旺的歌词文辞自然而生动、质朴而真切、凝炼而秀丽、新颖而典雅,字字粲然入目,句句欣然沁心,仿佛是顺口而道、信手挥洒”(肖舞《情真意深,文辞自然——读邓永旺的歌词作品有感》)。邓永旺的词作《邵阳有条夫夷河》、《思念的明月》、《走向太阳》、《梦中喊妈妈》、《妈妈的歌声》、《我亲爱的祖国》等等,不仅写得既文采斐然,清新、淳朴,又剀切实诚、至真至纯,扣人心弦;而且都有情有意,有滋有味,有品有格。
其三,题材宽泛,深蕴特色。由于邓永旺自幼一路从山野走来,对农村生活习俗与民情十分熟悉,长大了读大学、当工人、做歌手、担任中学音乐教师,现为县文化馆音乐专干,人虽然年轻,但人生经历这部书内容十分丰赡而厚重,对他的为人处事与艺术创作,可以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由于他接触的人与事多且五味杂陈,在多种多样的题材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也自然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有恋情……。“永旺歌词的题材是广泛的”(任志萍语)。而且,我觉得他的歌词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与地域文化特色,正如任志萍大师所例举的《水乡妹》、《湖南妹》、《魅力水乡》等等,“均渗透出湖南特有的风味”(任志萍语)。尤其是写湖南特产、写邵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列作品,更是独具特色魅力。
除了上述三个特点之外,从歌词特质上探析,我认为“纯意象”、“多空间”、“易入乐”这三个方面,邓永旺有着成功的艺术实践。
纯意象。诗贵意境,词重意象。意象不仅体现了歌词的形象思维法,古有“尽意莫若象”之说,而且能给歌词带来鲜活、生动画面美,蕴涵深广的意趣美与耐人寻味的含蓄美。意象贵在一个“纯”字,忌讳罗列太多,更不能繁杂。邓永旺的词作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像《晒晒太阳》、《老父亲》、《妈妈的爱》等等,是作曲家乐为“窥象而运斤”的佳作。他这样的歌词,用全国十大词评家之一曾祖标先生的话说:“让人读到了亲切、读到了品位、读出了希望。”
多空间。当下一些歌词,写得太实、太满、太臃肿。这意味着废话太多,让缛词冗句占了“空间”,没给作曲家留有可插音乐翅膀之处。邓永旺的《晒晒太阳》、《生命就是一首歌》、《大姐》、《花开的季节》、《请不要关机》、《我把青春献给党》等等一系列词作,用我国著名歌词作家、诗人曾宪瑞先生的话说:“……永旺是一位有悟性的词作者,他的歌词总会给音乐留下空间,这是他的歌词作品的一种特色。”并精辟地指出:“作者着墨不多,形象也很单一,妙就在这里,看似平淡不平淡,恰恰给音乐留下了求之不得的空间,也给人们留下意味深长的审美空间。”(见曾宪瑞《善于给歌词留下审美空间——邓永旺词集〈飞向太阳〉序》,载《词刊》)。
易入乐。不少音乐界人士特别众多歌词作家认为,邓永旺歌词“一种为歌唱而呈现的艺术姿态”(歌词评论家曾祖标语)谱曲率高。美国符号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衡量一首好的歌词的尺度,就在于它转化为音乐的能力。”邓永旺的歌词作品之所以“转化为音乐的能力”强,首先,我认为在于他“音乐科班”出身,熟谙“歌词的结构”就应是“音乐的结构”之道,遣词用句注重于“可听性”与“可唱性”;其次,在于他深深地体会到音乐美,是以“穆耳协心”为标准,他认为有些词句是难以入乐的,即便是配上音乐也不中听,甚至产生歧义,他曾说过,比如“驾驭”一词,作曲者稍不注意其声调,则也许让人听成了“家史”,或为“假使”,特别是分节歌词,上一节与下一节相对应处,词性与声调力求一致;再次,在于他懂一点“音韵学”。用歌词评论家陈静波的话说:“邓永旺的歌词具有语言的音韵美。如他的《大姐》、《太阳花》、《交个朋友》、《加速快乐》等等系列词作,韵律感强、声调和谐、节奏明快、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易于谱曲传唱。……这些都会让作曲家灵感顿生、乐思飞腾!”我曾在一次邵阳市音协主办的创作研讨会上,就邓永旺歌词的“易入乐”说过这样一句话:韵律感强,可唱性“酷”,是诗的五线谱!
▲ 著名词曲作家吴颂今(左)和邓永旺
四
邓永旺曾在一次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部分理事座谈会上说:“我很赞同俄罗斯伟大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的观点:‘文艺评论的个人化与人民性,是土壤与花朵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当代音乐评论的价值取向应以人民为中心。唯其如此,我们的音乐评论才有根基,才有灵魂,才有目标,才有准绳。特别是才能做到:一、坚定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增强理论信念,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自觉地跳出现实利益的樊篱,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念自信;二、敢于担当,在关键时刻与关键问题上,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敢于面对,敢于说话,敢于在风上浪尖上冲锋陷阵;三、以平民视角、故土情怀,以情动人、以文引人、以美育人,真正获得音乐评论强大的话语力与传播力。”
有如此认识则有如此行动。在我看来,邓永旺的音乐评论切切实实地从关心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出发,致力于推介贴近人民现实生活的主流价值的音乐作品,千方百计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深奥问题通俗化,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中,他发奋学习、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理性论析当下音乐艺术创作思想与音乐文化现象,仰仗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理论支持,努力探寻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与社会音乐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规律,力求每篇音乐评论的出发点,在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于与人民利益、意愿体现高度的一致性。他曾说过:“音乐评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在于音乐艺术应完全彻底地服务人民!”
邓永旺基于这种民生情怀、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出于学术维度以人文关怀为旨归,特别是他始终坚持,以践行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当代音乐评论的导向观点。所以,他的音乐评论写作其意义与目标,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探析:一是坚守主流价值,突出导向性;二是注重学术高度,讲究专业性;三是追求当代意识,体现针对性。
坚守主流价值,突出导向性。当前,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文艺创作与文艺活动空前繁荣,文艺评论空前活跃。文艺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的创作、评论不良现象与倾向。尤其是表现在音乐艺术领域,低俗、媚俗、庸俗的创作与表演,嘲讽崇高、贬损人格等,不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不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一个音乐评论家,邓永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比如,邓永旺认为“中国梦”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共同向往,是凝魂聚气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担当。于是,他豪情满怀地撰写发表了《中国梦:共同的梦——评歌词〈中国梦〉(蒋开儒词)》,力荐这首精品力作;又如,在他看来,天再大、地再大,山再大、海再大,也没有中国共产党伟大!他满怀激情地撰写发表了《人民心声的艺术传达——简评歌曲〈只有你最伟大〉(金沙词、唐孟冲曲)》,他高度赞扬词作家、作曲家:独具慧眼地从现实生活本真中,发掘出最能抒发与表达亿万人民意愿情怀与信仰力量的乐魄诗魂,……真正唱响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无大比热爱、无限忠诚的心声。当他感觉到当下传统趋淡、孝道式微时,撰写发表了《仰望父亲,感恩亲情——评歌词〈仰望父亲〉(叶方义词)》,等等。有一位资深文艺评家,读过邓永旺撰写发表的上述系列音乐评论后十分钦佩,撰文评价说:“富有文采与激情的通过具有主流价值的音乐作品,掏耿耿忠心、倾殷殷真情谠言立论,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地正面引导人们追求人生最高境界与人生价值,像他在《中国梦,共国的梦——评歌词〈中国梦〉(蒋开儒词)》一文中,以‘哲思化作情意出’的诗性评述语言,真正体现出情理两谐,感染力与说服务力交融,扣人心弦,极大地增强了评论文本的影响力与公信力。”
注重学术高度,讲究专业性。当下某些音乐评论,读后颇感乏味。有的虚假溢美空洞无物,有的是模式化流程菲文无艺,有的套话连篇难觅灼见。概言之,作者缺失学养,艺术无品,专业丢格。邓永旺每撰写一篇音乐评论之前,总要给自己加无形紧箍咒,力求有深邃的思想见地,有深幽的艺术感悟。他认为,凡自己没有独到见解、独到视角、独到剖析方法的批评文章不轻易动笔;凡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研究对象(音乐家或作品),必须在深入全面了解,能做到拿控有度地让笔墨与作品意脉相融、能做到评与被评者以心换心的灵魂神交之后,方可考虑构思;凡确定撰写的文章,必须评得有理有据,论得有艺有术、有品有格。
我在《音乐教育与创作》(2013年第12期)上,读到邓永旺《奉献艺术,分享快乐——赏析〈我奉献 我快乐——文艺志愿者之歌〉(杨少波词,黎晓阳曲)》一文,一篇歌曲评论竟然写了3000余言,我感到惊奇,一口气读完后,更佩服邓永旺的才气。可以说,他这篇赏析性的文章入木三分地从学理性研究的高度,给予了精辟而精当地评说,而且言而有文,可读耐读。特别是他十分专业地从意象角度分析,并注重学术品格地结论。他评价《我奉献,我快乐——文艺志愿者之歌》一词:“其内核在于真挚无悔的奉献精神的倾情抒发;其仁爱主义在于弘扬生命意义的社会责任的担当;其审美意象,科学而艺术地与其音乐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他论析其音乐时,从学术上提出了该歌音乐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上看重逻辑因素与表现因素,在情理交融中“破格”,旋法上环绕使用“3 5 3”、“3 5 1”、“5 3 2”“5 2 1”等动机,全曲9度音域易唱、易记,传唱性强。邓永旺在《好一首传递正能量的歌——浅评歌曲〈为人民服务〉(王士林词,石矿曲)》一文中,他认为,和声是打开多声思维的“金钥匙”,力倡即使是单旋律亦应注入和声因素;主张群众歌曲音乐创作应更多的运用重复(包括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与模进技法,他认为重复与模进既能使旋律发展蓄势于前,蕴含着无穷“力量”,又能使素材简洁、凝炼,加深曲调印象,增强记忆。他强调音乐创作是艺术不是技术,音符必须既有“地气”又有“士气”,节奏型与音型的特点孕育于生活的艺术化,作曲家必须善于从生活的深刻感受中,体味创作的基本要素与评论的阐述真谛。
追求当代意识,体现针对性。邓永旺认为,文艺评论最基本的原则是贴近时代、贴近创作实践、贴近文艺发展动态,力求当前的文艺创作和一切文艺活动,从理论上予以拓路导向,鸣锣开道,对文艺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标准提出意见与建议、要求与希望,充分体现其针对性。
所以,邓永旺的音乐评论追求当代意识,充分体现其针对性是其特点之一。
比如,他针对当今爱情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快餐,甚至爱神缪斯亦成了被包养的“二奶”的社会现象,从歌曲“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用真、善、美的力量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的审美功能出发,撰写发表了《真挚的亲情,美丽的爱情——试评独唱歌曲〈自己的老婆自己要疼〉(杨玉鹏词,李需民曲)》一文。邓永旺热情洋溢地褒扬这首歌,他写道:“歌词朴实、真诚,贴近现实生活;曲调委婉、深情,优美动听,是首精美的醒世骇俗之作,唱出了人间真情,——对爱情真挚专一的心声,弘扬了传统爱情观,他认为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自己的老婆自己要疼》的首唱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吕继宏亦给予高度评价,他写道:“善于以情感人,韵味十足,而且演绎得非常亲切、平实、生活化,给人一种意境高远、氛围甜美而又温馨的感觉。”
邓永旺发觉有的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就创新而言,将立足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之割裂开来对待的不良倾向。于是,他奋笔疾书,一篇《立足优秀传统音乐创新》的音乐时评文章见报后反响强烈。他在文章中鸣铎鼓呼:“立人兴国须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音乐创作更应以其凝魄聚魂!比如,曲调的标新立异,在于传统‘本来’的精气神,在于优秀传统音乐元素骨力的扶持与支撑!”
一个以音乐艺术点燃梦想,并以精神力量将其成为现实,需要经历九磨十难,一路走来是何等的艰辛!然而,又是十分充实,无比快乐与幸福。用邓永旺的话说:“有收获在于付出,有成功在于能吃苦,但,这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其乐无穷!”他对音乐艺术执著追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吃得苦中苦,在寻梦、追梦中矻矻探寻圆梦之路。
邓永旺才32岁,很年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他正如伟人毛泽东主席曾论述青年人,“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邓永旺在音乐艺术事业上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而其前景十分亮堂。前不久,他与我交流创作心得,说到自己今后的打算正好与我想到了一块。邓永旺认为,他将在35岁以后,再不能像现今这样唱(歌)、写(词)、作(曲)、评(论)齐头并进,面铺的过宽。古人云:“业成于专而荒于嬉”。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再说,自己毕竟是学音乐专业的,写歌词弄文学属半路摸道,今后只能是兼顾。他说:“我今后将主攻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这二者在我看来可互为镜鉴,彼此依偎。在这方面,我要向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刘乐权老师学习,像他那样创作、评论双管齐下,左右开弓,互补互济,他现在成就卓然,建树辉煌,是我崇拜的偶像!”
当他谈到自己创作与评论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时,决心奋力学习与弥补。言辞剀切由衷,令我听来十分感动。他严肃认真地说:“我要一如既往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博大精深的中华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立足之根基。要进一步将自己系统学习过的作曲理论运用于实践,不能像以往仅仅是创作歌曲音乐,应大胆地涉及多种体裁,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多声思维,即便是单旋律,也应有和声因素,还必须从后期国际化制作手段运用,将配器效果全面考虑。特别是要注意不断提升审美空间,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力求在大中型歌剧音乐、舞蹈音乐、声乐乃至器乐创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向艺于民,既接‘地气’又吸‘土风’,下决心尽快地去掉‘学生腔’与‘书呆气’,在感受与把握生活本真的基础上,倾真情实感,抒发无愧于人民的心声,唱响传递主流价值的时代强音!”
他很谦虚,再三要我就其音乐评论不足之处多予批评指出。
在我看来,邓永旺今后要致力于克服过往仅仅从创作的一般规律与审美原则,分析评价一部(首)作品,缺乏对其作曲家创作思想与审美倾向、审美心理、审美情趣,从学理的高度深层地探讨与研究;特别是未能真正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历史的美学的原则着眼,多视角、多侧面、多方法地结合当下音乐思潮、社会音乐现象进行多层面的剖析。即便是评论一首短小的歌曲,亦要善于从词到曲或纵览大局,立论置评,或察观细微,探幽觅胜;亦可从社会学,审美心理学的高度,鸟瞰式地予以宏观分析。其总的前提是评与被评者善于心与心之观照。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克服过往那种缺乏学理性高度与专业层面的批评。要想臻于此境,在今后的音乐评论写作实践中,努力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真正掌握住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写正气、树正气,弘扬正气,在任何时候要敢于谠言立论,敢于讲真话、建诤言,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以一个真正勇于时代担当的音乐评论家的人格力量,不断赢得人民的赞誉与社会的尊重。
邓永旺听着听着,感激涕零。他认为我说的正是自己矻矻追寻的音乐艺术之梦!他决心以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物化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与音乐评论篇章,引领人们向真、崇善、求美。他的音乐梦,在勇于社会文化担当中实现,壮美的音乐人生,在唱响时代强音中铸就辉煌!
——原载《大地词刊》
(作者:尹晓星 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会长、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湖南名人网以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揭示名人成长规律,激励世人奋斗成才”为宗旨,努力为湖南人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食粮”,扩大湖南名人影响力。投稿微信:hnmrw0731。
免责申明:湖南名人网所收录的名人资料、信息等来自于权威媒体发布、名人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符合要求才会收录),但湖南名人网不保证和担保其内容和服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不承担用户因该内容或服务受到的一切伤害或损害赔偿责任。湖南名人网网页内及其链接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湖南名人网赞成其观点或立场。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湖南名人网使用或通过湖南名人网链接的内容、服务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该及时向湖南名人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湖南名人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更多新闻>>
- ★ 苗乡沃土育奇葩——滕建国和他的麻阳现09-09
- ★ 李谷一:从花鼓戏演员,到闻名全国的歌01-04
- ★ 资水的儿子——作家廖静仁印象10-24
- ★ 倪正东故事——倪正东成功之路09-01
- ★ “沅水文痴”侯自佳09-27
- ★ 何立伟:我要画出一种当代情感,拍下需12-13
- ★ 刘雯模特界传奇女孩08-16
- ★ 李璜之:一字千金,《福》字价格爆涨10-28
- ★ 长沙有个彭国梁02-24
- ★ 黄守愚:现代都市的复古学者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