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今年8月7日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就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八?七”讲话)。这是我们党成立80年以来,党的领袖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地位所发表的最精辟、最深刻、最集中、最完整的阐述。它不仅科学地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地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它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这就为我们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障。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化,是新世纪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对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是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在“八?七”讲话中,江泽民同志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民族兴旺发达的现实需求,在继“七?一”讲话之后,又一次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问题。他说:“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我们理解,这里有二重意思。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思维,是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手段。哲学社会科学,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民族的兴旺发达,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江泽民同志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二是哲学社会科学要把“创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创新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历史任务。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方面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的新阶段,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亟待从理论上予以回答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无论是时代的急剧变化还是实践的迅猛发展,都迫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更加具有理论创新的品格,以创新的精神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为深入揭示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规律,为各方面体制、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成员提供人文支持等等。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新发展和实践的新变化,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
在“八?七”讲话中,江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哲学社会科学提至如此之高的战略地位,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对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新发展。我们知道,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一,哲学社会科学是实现社会变革、创建制度文明的理论先导。作为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创建制度文明产生了极为伟大的作用。我们只要回顾一下1978年所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场遍及全国的大讨论,并联系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就不难理解理论的力量,就不难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在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哲学社会科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的巨大动力。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的条件下,在以科技和信息为先导的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的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等方面,而且还直接体现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科学的突破,取决于社会科学各个相关领域的突破。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等,提供及时、全面和高层次的理论和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总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把人类文明不断推向前进的两个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车轮,它们的研究能力和成果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厚此薄彼,片面倚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轻视其中的另一个方面,就必然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因此,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并且明确地指出,“我们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因此,各级领导同志一定要从事关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要从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动员和引导全党、全国人民都关心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要随着国力的增强,逐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人,为其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质保障。
在“八?七”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由于有了这个优良作风,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之路。所以江泽民同志说:“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是如此,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包括作为其最高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在内,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各门社会科学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管理科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都必须联系实际。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实际”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正如同一河流流淌的水永远不是过去流淌过的水一样,今天我们讲的理论联系实际也与时俱进,有了新的内容,所谓实际是指的今天的实际,今天的实际也就是今天的国情、今天的时代、今天的世界、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而且,我们党所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历来都是以解决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因为任何重大理论都是对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和探索。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想入非非,凭空构筑的理论或体系,不会有什么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如果离开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这一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为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空谈。所以,江泽民同志非常明确地要求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进一步为我们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和责任。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紧紧抓住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在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现实意义之所在。
总之,江泽民同志的“八?七”讲话,不但进一步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任务,为我们在新世纪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是新世纪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纲领。我们坚信,随着对江泽民同志“八?七”讲话精神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必将迎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繁花似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