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5位湘籍政要人物

  08-27 
    湖南在历史上的几千年一直默默无闻,武无战将,文无能臣,虽然朱熹在岳麓书院题:“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实际上,那时候楚地的人才都在湖北,但是湖南却在19世纪中叶发生惊人的突跃,飞速赶上并超越各省,成为领袖国家的人才库,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文化大省,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地方历史上是唯一的,从来没有哪个省份在没有接受外来大规模文化进入的情况而迅速提升的。  

    是什么让湖南发生了质的飞跃呢?是一件对于湖南来说很偶然的事情——太平军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迅速席卷了两广并向湖南扩张,当时清政府派一个叫“向荣”的人做广西提督(广西军区司令)组织围剿,这是个死读兵书的人,本来洪秀全和所有的领头人都被包围在“永安”城,向提督记得《孙子兵法》讲:“围师必缺。”就是围城、要留个缺口,这样让敌人有个退路,他们就不会死战。  

    在这个时候湖南的第一位优秀将军出现了:  

    “一:江忠源”湖南邵阳新宁县人,率军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各地征战,授安徽巡抚(安徽省长)。  

    当时他是一个很小的官,职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营长,他坚决反对围城留缺口,理由是:“这里面都是头面人物,一旦放走,后患无穷,围住他们,虽然这一仗辛苦一些,但以后就没事了。”他坚决要求——合围!  

    向提督哪里听的进去,洪天王在永安封了“东南西北翼”五个王之后,从缺口冲出,接下来以他们的影响力迅速的扩张,这时候向提督才后悔。  

    就在向提督只会后悔和追着太平军屁股跑得时候,江忠源打了震惊全国的一战——蓑衣渡之战,之后他很快由一个营团级干部,迅速升为安徽巡抚。  

    1852年,当时太平军所向披靡,根本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他们沿湘江而下,准备进取长沙,江忠源手下只有500人,但是他勇敢的在全州蓑衣渡隘口设伏,利用地形和天气,对太平军予以痛击,这一仗,打死“南王冯云山”,此人是广东花县人,洪秀全传教的左臂右膀。  

    但是毕竟江忠源的兵太少,太平军还是冲过了他的防线,向长沙逼近,这时候,第二位湖南人粉末登场,他就是名震中外——左宗棠,湖南湘阴人。  

    二,左宗棠,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福建浙江)、陕甘总督(陕西、甘肃),力排李鸿章“放弃西北”之论,率军收复新疆,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晚年主持对法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左宗棠没中进士,就一个举人而已,那时候举人不一定有官当的,他40多岁了还没出来做事,但是他很自信,很自傲,一直都把自己比作诸葛亮,他在家做农民的时候给别人写东西,后面署名都是“今亮”,也就是“现代诸葛亮”的意思,别人当然嘲笑他咯,40多岁了的农民,吹什么吹,但是他都不在乎,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湖南巡抚叫张亮基,一个书生,听到打仗就胆战心惊的,而且清朝法律很严:“巡抚丢了省城,要砍头!”他知道凭他自己肯定守不住长沙,很害怕。这时候有人向他推荐,说湘阴有个举人叫左宗棠,深通军事谋略,叫他来做幕僚可保长沙没事。  

    于是张亮基以省长的身份,亲自登门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自然不拒绝,欣赏赴任,他对整个长沙进行详细的军事规划和军事动员,并特别要求在长沙城的至高点——天心阁,设置8000斤的重炮。  

    很快,太平军开始攻城,主攻大将是太平军第三号人物“西王八千岁萧朝贵”,广西南宁人,他很勇敢,把指挥中心设在最前线,但就是这个举动要了他的命,天心阁山的8000斤炮王一炮将他打飞,城墙上的士兵看到了,齐声大喊:“打死朝朝贵了!”立刻反击,太平军吃到第二个败仗,并让他们决定放弃进攻长沙——长沙是太平军所经之地唯一没有打下的省城,而正是这个省,给了他们致命的打击。  

    左宗棠从此全国闻名,以至于在他犯了错,别人要治他死罪的时候,一位江浙才子在为他求情的文书里这样些:“是故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而左宗棠之后收新疆,败法国,倡洋务,建立近代工业,为国家和民族立下汗马功劳,若没有左宗棠,中国将少掉1/5的领土。  

    太平军继续东进,这时候对湖南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走向台面,他就是——  

    三、曾国藩,湖南双峰人,历任两江总督(管理江西、江苏、安徽三省),直隶总督(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一部分),建立现代工业,发起洋务运动,送第一批学生出国留洋。  

    由于太平军的势力很强,而满族正规部队在经历了100多年间的太平时间以后,变得完全没有战斗力了,各地地方部队也是毫无战斗力,国家必须要组织一支新部队,由于沿途各省除湖南外都已丢失,这个重任自然落在了湘省的肩膀上,那时候湖南最大的官是曾国藩,当时是一个副部级干部。  

    他欣然受命组建湘军,这时候太平军正在“西征”,回过头来打湖南报仇,指挥官“彰王林绍章” ,广西人,他们在湘潭和湘军连打十战,十战都输了,从此太平军再也没来过湖南,曾国藩因此战树立了湘军在全国的地位,再后来,由他做总指挥,一直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  

    湘潭大捷后,朝廷命令湘军东征,收复失地,第一个任务就是“收复武汉”,这时候又一位英雄走向前台,他叫:  

    四:彭玉麟,湖南衡阳人,朝廷曾任命他做,安徽巡抚(省长),兵部尚书(国防部长),都被他拒绝,他不做官,只每年都巡视长江水师一次,为我国的近代内河水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彭玉麟是个秀才,性格刚强,喜好水战,35岁了还未结婚,曾国藩组建水军的时候,听说过他写了一本《公瑾水战法》,于是请他出山,作水军统帅。  

    1854年,湘军进军武汉,彭玉麟帅水军隔断武昌与汉阳之间的联系,先攻击太平军的水军,烧掉300多只船只,然后攻城,在攻城的时候,太平军水军来援,又被他迎头痛击,烧毁缴获1000多只船,陆军乘势拿下武汉,彭玉麟经过短暂休整,继续进攻,矛头直指长江要塞——田家镇。  

    田家镇是一个隘口,长江在这里很狭窄,太平军筑了重堡垒在此,在江面上横了3条大铁锁,两岸山上设了很多炮台,希望可以阻止彭玉麟的水军东下。  

    但这一切在彭玉麟和他骁勇善战的湘军面前,都变得非常脆弱。  

    彭玉麟用20只船打先锋,每条船上设一口大油锅,其他船掩护,把铁链拖到船上的油锅上烧,烧过之后再放到铁砧上用斧头砍断,很快冲破了铁链防线,然后向水军发起攻击。  

    湘军打仗不怕死,而太平军都是些民兵,没经过多少训练的,一条船上2、30个人,有时候2个湘勇跳过来,把刀一扬,这些人就跳河的跳河,投降的投降,此战消灭太平军船只3000多只,从此,太平军再也没有成建制的水军,彭玉麟也成了全国闻名的儒将。  

    湘军向南京步步进逼,最终由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攻下安庆(当时安徽省会),南京(太平军首都),太平天国灭亡。  

    四曾国荃封伯爵,历任“湖北、陕西、山西巡抚(省长),两江总督、礼部尚书(文化部部长),通商大臣(外交部长)”,在中法战争的对法谈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之后,湖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省份,突然变成了领袖全国的省份,那时候,全国18个省的总督和省长,湖南占了2/3,有战功出身的,还有很多非战功荣任的,比如近代著名的 :  

    五:外交家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曾任广东巡抚(省长),驻英法公使,我国第一任外交官。  

    在和太平军作战的这13年里,让湖南开拓了视野,从此湖湘不再闭塞,见过世面的军人用打仗得来的钱进湘资沅澧,进入小村小巷,在家里买田起屋,聘请名师,送子读书,开创湘人天地。  

    从此之后,读书、从军、从政成为湖南人的主线,湘省也为近代、现代中国贡献了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50年来,时刻主导着国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