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政一直就认为自己“不务正业”。
温文尔雅,气宇轩昂。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洁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说话时眼神坚定、声音浑厚,肢体语言丰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
1980年,还在常德酒厂工作的任伟政被调往湖南省委接待办蓉园宾馆随特一级烹调师谢正辉学艺,师从湘菜大师聂厚忠、石荫祥。并先后多次到北京,广州、上海、哈尔滨市、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学习,交流烹调技艺,通晓湘楚饮食文化的精髓,长期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及知名人士。1986年曾参加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烹调工作。
1988年,任伟政随师傅聂厚忠参加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在赛后的国宴会上,许菊云大师向大家展示发丝牛百叶的烹制,年轻的任伟政担任助手为牛百叶解刀。当他将整片牛百叶切得如头发丝般纤细时,来自大江南北的一流厨师们无不为之折服,他们纷纷向任伟政请教,这样的刀工如何得来。任伟政笑笑,说出了秘诀:“除了精湛的刀工基础,还有刀具的有效运用。北方的菜刀太粗重,广东的菜刀太轻薄,只有用我们湖南捞刀河的菜刀才能切出这样的细活。”当时,任伟政的心里荡漾的是一股传播湘菜、以湘菜为荣的特殊骄傲。
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国家烹饪一级评委,现为中共湖南省委接待办湘菜研究所湘菜苑总经理。对来自任何官方的荣誉及美食家的好评,任伟政都宠辱不惊,没事“藏”着乐。
收藏,先从餐具开始
其实,任伟政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很深的感情。
他说,自己小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悟性”: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把鸡蛋打到碗里,放进南瓜花和米粉,加一些调味品,蒸出一道美味的“花好月圆”。 这独创的一道菜征服了家长们,也鼓舞了他的干劲,几乎每周都会创出一个“作品”。
宽松的家庭环境,开明又善解人意的父母,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湘菜大师。因为热爱,他对收藏餐具竟然有了浓厚的兴趣。各式餐具,只要有特色,他都收藏。像一次性筷子,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品种就达两百余件。如今,他收藏了一千余把古董级锡壶。最早的锡壶是唐朝的,清朝中晚期的较多。在收藏界,锡壶收藏属冷门,很少有藏家关注它。像任伟政这样珍藏千余把古董级锡壶,如此藏量,在我国几乎没有第二人。
“我和收藏是有缘分的。记得那是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期间,工作之余,喜欢淘趣。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被一个锡壶吸引了。那个锡壶14厘米高,壶身上部细长如蛮腰,下部呈圆筒状,做工极度精美。因为之前在相关书籍上看到过,我马上联想到像日本当时明治维新期间的作品,我以为是日本制作的,经了解这把壶的制式原来是仿我国古代的模样。出于对历史的敬畏,我将这个锡壶买下,而这也是我收藏的第一件锡壶。也许是从那时起,就埋下了我扎根收藏界的种子吧。”
任伟政告诉我们,从那天起,他对收藏锡壶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他看来,收藏锡壶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重要的是,他能通过锡壶“认识当时酒的文化和历史,对于发展餐饮也有一定意义”。从那以后,但凡看到品相好的,任伟政就会买下来收藏。而每次出差或旅游,特别是去偏远乡村的农民家里,他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的厨房。一是对当地人的生活尤其是饮食文化的了解,二是如果有他喜欢的餐具,他就会想方设法花钱买下。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