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赤蓉:百闻不如一“践”

周倜 王亮 华声在线 09-30 

向赤蓉:百闻不如一“践”_湖南名人网

  湖南日报记者 周倜 王亮

  对向赤蓉而言,全运会就像一场“大考”,检验着这6年来她和团队的探索。弟子黄瑰芬的“横空出世”,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水到渠成。

  打开眼界 “蛮干”不如“巧干”

  2011年9月,向赤蓉赴美进修,成为我省第一位公派出国学习的田径教练。学习期间,美国田径教练向大家普及的“重体能与恢复,防受伤与劳损”理念,是她赴美学习的最大收获。

  向赤蓉曾在2001年九运会与山东选手联合获女子4×400米接力冠军,摘得我省田径选手的第一枚全运会接力金牌。运动员的经历让她对重视体能与防范伤病有着更多的体会,但这种做法当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向赤蓉发现,美国田径训练对热身与放松非常严格,保证每个运动员在训练前身体真正“发热”,训练后能有充分的“释放”,“这在国内当时不被重视,但美国人强调好的体能与无明显伤病是田径队员发展的基石,所以他们愿意花更多精力去保护运动员。”

  在美期间的实践课上,老师会让向赤蓉这样的“学生”亲身体验每个动作的分解,手把手地教,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算过关,“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得学着用巧劲。”

  讲求科学 “计划”不如“变化”

  从美国回来后正式“接手”黄瑰芬,向赤蓉开始了新探索。

  在她看来,田径运动应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紧密结合,用科学指导训练。每次训练,她都会为黄瑰芬制定当日训练计划。“有劳损的时候,不能硬让她练强度、练爆发;超负荷后更加注意恢复训练,对肌肉进行及时的唤醒激活和放松……”向赤蓉向记者罗列着训练日常,“队员的状态随时在变,训练计划要及时调整。”

  向赤蓉告诉记者,热身和拉伸是每次训练的“保留节目”。“从练前管到练后,我总是开玩笑说,我是她的贴身‘保姆’。”她告诉记者,慢跑、按摩、牵拉……为了更好保持状态,这样的“放松时刻”从不间断与怠慢。

  亦师亦友 用心换来“交心”

  尊重彼此是师徒间的默契。全运会开赛前,为了保持最佳体力,师徒俩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在400米跑与200米跑中必须舍弃一项。前者是黄瑰芬的强项,而后者并无太多的夺冠把握。“我当时想,这个决定一定要让她自己做。”向赤蓉回忆,当黄瑰芬坚定地说出“冲200米”时,她很欣慰:“可能别人认为她有点犯傻,但是我知道她就是想放手一搏。”

  黄瑰芬说:“对200米虽然当时没那么大把握,但我想给师父一个惊喜,想让她跟我一起站上200米冠军领奖台。”最终,黄瑰芬如愿摘得全运会女子200米跑冠军,领奖台上与师父相拥“比心”,成为当日赛场最动情的一幕。

  平日师徒形影不离。向赤蓉告诉记者,只要分隔两地,黄瑰芬每天必会打电话报平安,她也总是忍不住“啰嗦”两句,叮嘱她慢跑放松,确定每天自主训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