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化境是什么?一千个艺术家有一千种说法。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刘铁臂(简介)来说,首创“阴阳染”技法等于走入了王国维先生所指的第三境,这也是他沉潜反复的心得。虽然“阴阳染”还只是技法,不等同于化境,但是已自成一派的刘铁臂,早就脚踏日月,挥笔敲响火星钟,飞腾在通往“化境”的路上。当然,路还很漫长,需要大气力。
在西方,没有光,画家便看不见自由,看不到真实。有了光,就有中心,有边缘,也就意味着有黑暗。所谓“文明”,也是如此,有它的“文暗”。画家在纸上随便涂抹几笔,明与暗、中心与边缘便自我呈现出来。越是边缘反而墨色浓厚光亮,越是中心倒是淡薄阴暗。
“文明”还有一个弊端,不断负重因袭,禁锢人的心灵,束缚人的创造。惟有离经叛道,一锤子打碎祖师的教条,才能走出重围,找到真实的自己。
自明清以来,邵阳的滩头年画、剪纸、翻簧竹刻以其浓郁的民间气息闻名全国,灵光四射。刘铁臂生长在邵阳山里,自幼桀骜不驯,在把玩本土的乡俗中,滋生了画画的浓厚兴趣。显然,尽管刘铁臂后来又汲取了湘西民间版画的营养,但是他儿时的涵泳,使得刘铁臂敢于冲破网罗,“无意识”地创新技法和走向化境。
道家讲得意忘象,佛家讲上岸舍筏,心,本不随象,只是气力小的人才受到“幻觉”的暗示,指鹿为马。按照庄子、惠子的辩论,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唐人以胖为美,今人以瘦为美,其实,评价女人美不美,不是眼睛,不是道德,不是宗教,不是文化,更不是性欲,而是“幻觉”。
老子曰:大象无形。小象,是有形的,它是“幻觉”。刘铁臂的作画,在处理“象”方面,出现了对传统的反动,出入有无,在述说一种他的自由,一种他的超越,也就是在澄明他此在的“心”。
无法无天,乃见本真。黑白、明暗、虚实、疏密、浓淡、枯湿,在刘铁臂的画作里面,表现得非常夸张,使他的画作粗犷古朴,应该说,这是神话语言。很多人认为,原始人物质条件差,生活痛苦。其实不然,原始人无法无天,心灵自由,正如小孩子一样没有束缚,生命放光。但是现在的人,内心黑暗,一身被乌烟瘴气笼罩着,哪里可以看得见“美”的光芒?翻读刘铁臂的画集,应当说,他是走出了乌烟瘴气的,发现了“美”,所以心在另外一端。
其实,刘铁臂的没骨画,实有骨。骨在心与意之间。心意不足,失神。心意太足,伤神。无心,则神韵自明,而骨在其中。刘铁臂在处理这个方面,似乎已游刃有余了。
总的来说,刘铁臂已自成一派,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追求。
拉拉杂杂,一边看刘铁臂的画作,一边写下这些呓语。作为当代实力画家的刘铁臂,是30个“中国当代最具市场价值与艺术潜力的画家”之一,作品在全国各地巡展,上百家媒体在关注他,很多投资商与藏家非常看好他。他的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既是从勤奋中磨砺出来的,也是潜意识里喷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