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湘军人物 > 名人风采 > 正文
读懂廖厂长,寻湖南企业家奋斗史
核心提示
分析廖厂长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他的行为根源于一代湖湘人对自身责任的体认与坚守,而廖厂长符号意义背后,是一大群湖南企业家群像,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对社会的使命,蕴含在每一次坚守与创造中,这些基因内化成精神力量支持着湖南人,创造、发展、泽被世人。
10月25日,令各界期待已久的“廖厂长、南疆考察队见面会”将在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隆重启幕。
本次见面会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洪江古商城承办。活动总统筹、三湘华声联合编委会总编辑张云梦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廖厂长与吴晓波的会面,挖掘湘商背后敢于担当的精神,诠释理想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报记者特地走近廖厂长和他的朋友,揭示这一群湖南人奋斗的故事。
穷山恶水的逐梦年轻人
对廖厂长影响最大的是外公和父亲。他的外公是一位知书达理之人,虽然学历不高,但藏书不少,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为主。小时候,廖厂长常泡在外公的藏书中,知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他的父亲十几岁就入了党,在村里当干部期间,常常戴斗笠、穿草鞋走家串户,满脚泥巴回家。有时候在别人家里吃了一顿饭,村民不要钱,父亲就将一毛二分钱、三两粮票给人家,被乡邻传为佳话。
廖厂长曾读《肯尼迪评传》,里面说到,肯尼迪家族有一个传统:身为一个人,一定要为社会做贡献,人可以谋求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享受一定公职,但所有这些的前提是要为社会做贡献。这些跟他从小接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不谋而合。从那时起,一颗实业报国的种子便悄悄埋在了廖群洪的心里。
从中南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公务员的岗位,创办机械厂,成为了娄底最早的万元户,如今廖厂长在长沙宁乡经营一家锰矿,还在筹备一家上市公司。
经历坎坷的“湖南好厂长”
一如上世纪80年代的许多创业者一样,他尝遍了改革的动荡,期待有一天能用实业改变中国。但实业救国的道路并不顺利。
1990年,廖厂长带着从丈母娘那里借来的2000元回到娄底,租了门面,卖起了液化气,没过多久又去江苏开发推广鱼药,到广州做进出口贸易,1997年回长沙做计算机网络工程,创办了“10000”的前身“1000”,虽然理念很先进,但苦于资金问题,最终没能做大。
对于自己的坎坷经历,廖厂长认为:他赋予了商业太多的社会意义。在廖厂长的观念里,办工厂赚钱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不断要求手下的人进步,但是他的理想并非能让每一个人接受。“比如说一个搬运工人,你给他2000元,让他好好搬东西,这没问题,可是你不仅要他搬东西,还要求他有上进心,有更高的追求,这人家就不乐意了。”
他曾经在雨花区开店,电动机内芯坚持用铜为原材料,可是隔壁一个店子却用铝,每台便宜300元。采购的人为了完成任务,收取提成,坏了就来修,又赚一笔,或者重新买。“这种事情我就干不了。”
执着坚守理想的实践者
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未曾熄灭,在现实生活中,他总希望能找到所做事情的社会价值。
2008年到2012年,他曾受邀开发红星日用品城,他介入之前,那里产权分散,开发商与业主常常大打出手。接任务之前,他犹豫了很久:“2000多个商户,我想帮帮他们,红星有那么大一块地,如果垮了,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要盘活这个商圈难度相当大,但是很有意义。”
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奔走在2000多个商户之间协调联络,终于引进了红星美凯龙,由此盘活了红星商圈,但过度的劳累让他的心脏做了三次搭桥手术。
现在他正筹划在常德生产一种茶油,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吸引一大批人返乡就业,解决当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些才是我做这些事情的最大意义所在。”
竹木商道走出的企业家们
廖厂长出生于湖南娄底涟源,由于山水阻断造成的独特地理生存环境,当地人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天然秉性,他们靠篾刀加工竹木制品,肩挑手提,跨涟水、渡湘江,将产品销往长沙、武汉等地,补贴农耕,维持生计,“一把篾刀”成为了他们推动生产的工具,祖祖辈辈称这条道路为“竹木商道”。
“竹木商道”里走出了许多商界名人,中国前首富、现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就是其中之一。
在梁家,人均耕地只有两分,村里90%的人都会编箩筐,人称“篾老四”的梁稳根学的第一门手艺就是编织竹木制品。在1979年梁稳根考上大学之前,这个生意并非正大光明,生产队要审批,村里还成立了一个竹木检查站。梁稳根与许多敢于为了生计冒险的人一起在夹缝中创出了一条“竹木商道”。此后,梁稳根创办三一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在他们俩生活的湖南,出现了一大批企业,华菱、远大、三一重工、隆平高科、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天下凤凰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凭借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保存完好的历史民居建筑,凤凰古城成为了中国旅游的一面旗帜。
在凤凰,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6%。旅游产业为凤凰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间接涉旅从业人员6万人,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文智也一手将湖南湘西的文化带给了世界,给湖南旅游乃至中国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湖南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古商城里寻找精神根脉
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原主席郑佳明曾经对湖南企业家群体做过详细研究。他分析,在近代历史上,湘商中的有名者,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救国,湖南人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主义一直根植于湖南人的血脉中。
湖湘精神中有一种深刻的天人之际的关怀,天,既是自然更是社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忧天下就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这是湖湘文化的大道;湖南人执着地追求做人的道理,探索知行的关系,从做人开始治国平天下。
就在此次会议举办点洪江,其文化根脉也源远流长。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年~1620年,洪江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
洪江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
10月25日,也就是在这个近代商业发展标本的洪江古商城,廖厂长和南疆考察队将于此会面,讲述25年的心路历程,共话家国情怀。届时更有名家云集,本报记者还将再度挖掘湘商背后的精神力量,诠释理想主义的新内涵,寻找商业社会中的理想出路。
■记者 汤霞玲 实习生 熊胜羿 王瑶
免责申明:湖南名人网所收录的名人资料、信息等来自于权威媒体发布、名人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符合要求才会收录),但湖南名人网不保证和担保其内容和服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不承担用户因该内容或服务受到的一切伤害或损害赔偿责任。湖南名人网网页内及其链接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湖南名人网赞成其观点或立场。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湖南名人网使用或通过湖南名人网链接的内容、服务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该及时向湖南名人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湖南名人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更多新闻>>
- ★ 开拓进取,诚信创新--访衡阳宇元置业有09-07
- ★ 农民育种家鲁茂祥:半生忙碌只为糯粱香11-09
- ★ 赵淳生院士:矢志不移实现超声电机中国09-25
- ★ 何满宗:我把繁荣湖湘书法当事业09-30
- ★ 书虫彭国梁12-11
- ★ 宋祖英幼年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08-16
- ★ 李国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09-08
- ★ 挚诚的乐章——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音10-11
- ★ 陈国强从小有当科学家的梦12-09
- ★ 孙文辉: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护人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