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语录》几乎人手一本的"文革"期间,毛泽东那两段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曾风靡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然而,这两段名言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却并非是人人都了解的。这两段语录,出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文,时间是1939年9月16日,地点在陕北延安杨家岭陕甘宁边区交际处。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年夏天,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副部长的周恩来与担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共同倡议,组建一个"全国慰劳抗战将士总会",分赴各个战区去慰劳在前线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国民革命军将士。周、郭的这项建议为蒋介石和军委会所采纳。
"全国慰劳抗战将士总会"分设南北两个慰劳团。北团必经陕甘宁边区,为借机前往延安了解中共的实情,以便为国民党实施"限共、溶共、防共"的方针"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反共的具体办法,蒋介石认为北团团长非反共干将贺衷寒莫属。
1939年8月下旬,贺衷寒率领北团,进入陕甘宁边区,在洛川落脚。为了封锁延安的真相,贺衷寒不愿让随团的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位记者进延安采访报道。临出发前,贺衷寒突然将三位记者找去,告之明天去延安和榆林,要他们三位不必同行,回到西安等候。但这三位记者可不是贺衷寒能随便摆布的庸常之辈,他们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大记者。
中央社,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先生,是一位斗争经历非常丰富的革命者,193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薄一波、杨献珍、安子文、刘澜涛等同志一起蹲过北平草岚子陆军监狱。出狱后,刘尊棋与范长江等人创办了"国际新闻社",后遵从组织指示,打进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新民报》,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家报纸,记者张西洛,四川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只有21岁。
《扫荡报》,是国民政府系统的报纸,记者耿坚白是位年逾四十的老先生。"五四"运动时,他跟张国焘、朱自清一道都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积极投身于运动的学生。在中共建党初期就加入共产党,曾一度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7年后脱党,但从未危害党,仍倾向进步。
当下,三位记者都明白贺衷寒捉政治迷藏的险恶用心,他们与贺据理力争,贺衷寒被诘问得无话可答,只好退让一步,允许他们同去延安,但不准报道一个字。
9月中旬,慰劳团抵达延安,受到延安各界代表热烈欢迎。毛泽东亲自宴请慰劳团,宴后又陪同慰劳团一行到中央大礼堂出席有千余人参加的欢迎大会。毛泽东情绪很高,在致欢迎词中针对当时国民党正在酝酿发动的反共高潮而进行的阴谋活动和蓄意挑起的磨擦,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揭露和驳斥,告诫国民党内顽固派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明确指出,只有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三记者受毛泽东那气势磅礴的讲话所激励和鼓舞,回到住宿的窑洞,躺在炕上心情依然振奋,久久不能成眠,便议论着由国统区进入边区后的所见所闻,交换着各自的心得体会。然而,令他们十分为难的是,贺衷寒已有禁令在先:"不准写一个字。"怎样才能突破贺衷寒的约束呢?三人反复商量,最后一致认为采访毛泽东,让毛泽东以回答记者问的方式发表谈话,这既突破贺衷寒的不准记者写一个字的禁令,而且由中共最高领袖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态度,可想而知,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那将是最为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