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翻页,驻足十月之秋。借“甜甜的洪江”抖音活动大赛举办之机,红网记者走读洪江市山、水、人、城,走进黔阳古城觅一抹宁静时光、访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足迹感悟“稻作文化”底蕴、问鼎雪峰之巅亲历一场天高云淡的流浪……这一路旅程满是惊喜收获。
巫傩面具“微笑之神”。
杨汉民介绍并演示用棕绳编织巫傩面具的技巧。
“然翔园”内展示精妙的根雕艺术。
红网时刻记者 谭辉 通讯员 李林 摄影 陈敏捷 怀化报道
巫傩文化,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而怀化作为巫傩文化的主体地带,满是神秘。沿安江岔头高庙上古祭祀遗址,溯沅水而上数十公里可抵达“千年古镇”黔阳古城,毗邻西正街上的老窨子屋“然翔园”,便是记者寻访的目的地。
步入“然翔园”,一只巨大的“乌戈”傩神面具立现眼前。它的制作者手工艺大师杨汉明守候一旁,为我们讲解着面具背后的深远文化。“我是‘文盲’出身,但是研究巫傩文化已有三十余年。”杨汉明出生于怀化新晃天井寨,是国家级傩文化之乡;如今,杨汉明在怀化洪江市生活,这里发掘的高庙文化是最早的农耕祭祀文化,距今已有7400多年。或源于怀化本土与巫傩文化的悠远联系,或源于祖辈对巫傩文化的传承研究,杨汉明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巫傩文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作为中国古巫傩面具技艺传承人,他被誉为“怀化面具文化第一人”。
“棕编面具是古巫傩文化的一种人文文化工具,它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与农耕文明。”杨汉明以雨神面具为例讲解,嘴如船形,代表一帆风顺,下巴有4道突出骨头,是神话中雨神喝酒忘关神器引发洪灾的惩戒。看似或狰狞或精美的各色巫傩面具后,都隐藏着华夏数千年的精神文化。
以棕造傩,是杨汉明家传之秘。一针一棕绳间,杨汉明用双手将善恶、美丑注入其间,编造出的面具,看起来活色生香,有一种古典寓言的拙朴,似如高庙出土的白陶之上活下来的图腾,古意苍遒。2016年,杨汉明凭借棕编面具《御诘雨羲》斩获第七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引起众人关注。
杨汉明曾多次为国内外的友人现场讲解巫傩、上古传说和高庙史前遗存。一时之间,然翔园已盛不下如潮的观众,于是杨汉明就开起了网络讲坛,受众达十万人之多,每天慕名前来观摩探访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从各地来到黔阳古城,就会到然翔园坐坐,感受那些藏巧于拙的妙思和那高庙文化的遗存。
甜甜的洪江抖音活动大赛火热进行中,如果你对洪江市古老神奇的文化感兴趣,想亲探其中的精妙奥秘,且去“然翔园”,解读这如“山海经”般神秘传奇的巫傩祭本,聆听造型各异的巫傩面具背后的古老寓言,用镜头记录传播藏在洪江的美景美风,获取丰厚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