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之声】
湖南人一直称江西人为“老表”。这种叫法并非只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据资料显示,早在元末明初,就有大批江西人迁入湖南。株洲“土著”也多是江西移民的后代。你别不信,看看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北人南迁路线图
老株洲人的祠堂在江西
儿时唱过的一首湖南童谣记忆犹新:“江西老表,河里洗澡,碰哒蚌壳,咬哒鸟鸟。”
湖南人将江西人称为老表,也作佬表。毛泽东第一次上井冈山见到袁文才和王佐,就直呼“老表”,以拉近关系。
关于江西老表一词起源,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元末明初之际,湖南湘东许多地区因战乱而一片荒芜,大批江西人迁入湖南。后来在明清之际又有大批江西人迁入,甚至有些地方十户之八九来自江西。而这些迁入湖南的江西人后代回到江西祭扫祖陵时,喜以老表称呼当地的江西族人,意为表兄堂亲。
湖南人最早生存和繁衍、并开始创造文化的地方,是面积最为广大的洞庭湖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人类生息。公元前8世纪中叶,楚国君蚡蝐(一作“冒”)进军湖南,湘西北部的澧水流域和沅水中下游地区开始纳入楚国的政治势力范围,楚文化开始渗入洞庭湖区和武陵山区,并沿沅水逆流而上,向湘中进发。1938年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可以佐证。
明代初年移民图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以南向北倾斜的地势、地形,决定了洞庭湖区是外来文明进入的门户和窗口。特别是中原文明向周边迅速扩散的春秋时期。中原汉人来了,带着强大的势力和文化。湖南土著无奈,只得退向山里求生存,便成了今日湖南的少数民族。而每当北方的人逐鹿中原,湖南便成为了杀戮之地以及战败者的流亡之地。
湖南原本是苗族、瑶族人的故乡,自古土旷人稀,环境封闭。湖南、江西临近两省的情况是:湖南“地多人稀”,而江西则是“田少人多”。两省的气候、地理和水文条件相似,加上湖南有洞庭湖平原及水资源丰富的湘资沅澧,这些都是促使江西人口迁移湖南的自然条件。如是便有了“江西填湖广”(原来的“湖广”是指湖北湖南)的说法。
《中国移民史》
谭其骧的《中国内地移民史》说,湖南明清两代移民,三分之二来自江西。湖南北部多江西南昌府移民,南部多江西吉安府移民。曹树基著《湖南人由来新考》说:迁入湖南的移民氏族中60—64%来自江西,12—15%来自广东,5—7%来自苏、闽。葛剑雄等著《中国移民史》一书中也说:湖南移民氏族的原籍,70%以上为江西。
据王勇著《湖南人口变迁史》记载,湖南历史上有好几次人口数量锐减时期:秦汉初期、汉末三国时期、东晋南朝时期、唐末五代时期、两宋时期、元末明初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造成人口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战乱,人口数量的锐减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邻省移民迁进湖南,其中尤以江西人为多。
而株洲地区位于湘东,故而江西(赣南)移民更多。除了株洲市区因上个世纪50年代大搞工业建设,从全国各地迁来大量人口外,株洲的“土著”应该大多来自江西。如果你有兴趣到株洲县、醴陵、攸县、茶陵及炎陵等地去调查了解一下,十有八九都是江西移民后代。查阅《醴陵县志?氏族志》,按移民原籍统计,江西移民氏族占60.4%,江西移民人口数占64.5%。笔者还专门查了一些株洲地区的族谱资料,不少姓氏的族谱中都明确记载了本族来源于江西。如株洲、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的大姓罗氏,都是来自江西吉安等地。因此老株洲人见到江西人便呼“老表”,便是八九不离十。
“无湘不成军”说的是湖南人有军事才能,而江西人有商业头脑。“江西填湖广”中有许多都是经商。赣商曾被称为“江右商帮”,历史上,“江右商帮”在中国南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江西会馆”(亦称万寿宫)可以为证。有移民专家说,江西货郎把情种撒遍大江南北,并生根发芽,就是江西移民的一部分。过去在长沙坡子街(又称金融街)开钱庄的多为江西人。同样,原先在株洲镇徐家桥周边经商的以江西人为最。
本文开头所说的湖南童谣“江西老表,河里洗澡,碰哒蚌壳,咬哒鸟鸟。”其实是一首嘲讽江西人的童谣。殊不知许多唱这首童谣的孩子,都是江西移民的后代。
近些年来许多人都热忱于寻根问祖,株洲的土著们,你们老家的祠堂在江西!(作者 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