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人分为两代。第一代湖南商人,主要是以抢市场为主;第二代湖南商人初步成型,趋于体系。
湘中的“扁担经济”
“如果你看见一个女孩背着背包,行走在旷野上,可能是美国人,但是如果你看见一个人扛着扁担贩卖塑料制品,可能就是湘中人。”大汉集团副总裁李翔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李翔介绍说:“湘中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之地。商业的源头叫做铺。绍阳的地名多以铺为名,而湖南商人起源于扁担经济。”
湘中地区,依资江黄金水道和数条释道而成为水陆要冲,湘黔公路和湘黔铁路干线贯穿境内,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东南与西南商品物资转运枢纽。
“但是民营经济的真正兴起,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李翔记得6岁开始跟着爷爷到洞口买来辣椒,再到冷江卖。“因为洞口的辣椒比冷江便宜几分钱。”
到了冷江,在街边摆个摊。不好意思叫卖,只好写个牌子,上书“洞口辣椒”,倒也吸引了不少生意。而当时做这个生意的主要是湘中人,邵阳与娄底的最多。
五江集团董事长肖自江,也是典型的“扁担经济”。至今不少娄底人还依稀记得,80年代,他扛着扁担,前面挑着塑料盆,后面挑着塑料热水瓶壳四处贩卖的情形。
如今肖自江的五江集团,已经成为横跨中国的大集团。在湖南省私营企业500强中名列综合类第2名,国家经贸委300家重点调度扶持民营企业和湖南省10家重点高度扶持民营企业。
“这是湘中人闯市场的缩影。”湖南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告诉记者,湖南的第一批商人是从做鞋、敲脸盆、经销塑料热水瓶壳等搞流通做起的。“当时所谓的投机倒把,现在成就了一批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