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湖湘文化的钥匙——千年学府的魅力

www.ahnmrw.com 湖南名人网 08-25 

  提到湖南人的精神,不能不提到湖湘文化,提到湖湘文化,就不能不先说一说岳麓书院。  

  据岳麓书院的档案记载:自公元976年书院正式创立,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恰好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在千年之交的今天,这里的变迁见证着历史与文化的流向。回首过去一千年,岳麓书院一直以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岳麓书院其历史比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更加久远。到这里来讲学的在当时都是名家,如朱嘉、王阳明、周敦颐等学者,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中心。培养出很多“传道济民”的人才,同时在它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政治人才和思想精英。思想家王夫之,爱国思想家魏源,政治家陶澍,外交家郭嵩焘,军政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维新派唐才常,革命先锋陈天华、蔡锷,教育家杨昌济,因而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名。   说到岳麓书院对湖南和中国的作用,就好比说到牛津、剑桥之于英国,哈佛、耶鲁之于美国一样。   

  南宋时期,朱熹两度来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进而逐渐发展成为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大批学术“巨子”和抗金名将从岳麓书院走向社会。  

  明代中后期,岳麓书院再度复兴,大儒王阳明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之际,王夫之等四方学者络绎不绝来此讲学。  

  晚清以后,这里更是鼎盛一时,培养出众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人才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以魏源等为代表的政治改良派;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为代表的“中兴将相”;以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派;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   

  1916-1919年,青年毛泽东也曾数次寓居于岳麓书院,他和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谢觉哉、李达、罗章龙等大批师生一起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在岳麓书院,现代教育体制已彻底取代了沿袭千年的传授方式,但书院优秀的传统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走进书院,那块“实事求是”的匾额巍然高悬,这种学风与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无形的学风影响甚至超过了有形的学制影响。所以,岳麓书院是湖南人的文化圣殿。

  岳麓书院承载了湖湘文化   

  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几乎是同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它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   

  现在人们一谈到湖湘文化,总会讲到岳麓书院,而讲到岳麓书院,则又总会联想到湖湘文化。岳麓书院是现代湖湘文化人的精神“圣殿”,人们将岳麓书院视为湖湘文化的思想发祥地。到今天,湖湘文化中的精髓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湖南人。   

  从中唐到五代,湖南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之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   

  两宋时期也是湖湘地方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的时期,就是在该时期湖南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   

  虽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地道的北宋年间的湖南人,但是因为他的主要活动不在湖南而在江西,他对于本土的影响也不大,而把他所开创的理学传到湖南并创立湖湘学派的是南宋时从福建迁居湖南的胡安国与胡宏父子俩。胡宏的一名弟子叫张拭,在理学的各个领域都下了功夫,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清人黄宗表说他所学“得之五峰,论其所造,大要比五峰更纯粹”,可以说是一位发扬和光大师门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