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常念师母情
清朝名臣彭玉麟甚喜梅花,是有其挥之不去的特殊情结。
彭玉麟的少年是在渣江荷庙度过的。他的老师姓王名廷耀,住三湖町一个叫小河边的小村庄。这位私塾教师出身教育世家,博学多才,爱生如子,名声远播。他就在自家办了一所只十来个年龄参差的学生的私塾。彭家去私塾要沿蒸水而上四五里。
王廷耀有三个儿子:长子俊臣长玉麟二岁,二子斯奠、三子凤池少玉麟二到四岁。他们年龄相仿,常一起共砚学文,舞棍习武,亲如兄弟。玉麟求学迟,反应快,才思敏捷,善诗赋,常受老师称赞。又因与老师儿子合得来,引起师母的好感。师母姓傅,娘家架陂滩,且在家受过良好教育,很有仁爱之心。那时读私塾,学费是交米谷。学生午饭回家吃。玉麟父亲在安徽当差,母亲在家,生活清苦。其他同学中午回家吃饭,唯有他装着回家吃午饭,其实差不多就是在“三桥”边吃“午餐”。这“三桥”是从荷庙到小河边所经过的徐功桥、广福桥、中柱桥。因为他必须离私塾远一点,免得先生和同学知道他中午没吃饭。这“中餐”一般是春夏干荠菜,秋冬萝卜干。
一天晌午,玉麟也象往常一样“回家”吃饭。俊臣因事路过中柱桥,见一个熟悉影子从中柱桥闪进高圆坪林子里,就大声喊:“玉麟,你怎么没回家?”玉麟见俊臣叫出自己名字,只好从树林里走出来。俊臣方知玉麟家里生活窘迫,没回家吃午饭而是带干荠菜充饥,便邀他回家吃点什么,被玉麟坚拒。俊臣把此事讲与父母听,廷耀夸玉麟性聪、才高、骨气、坚忍。师母听了,记在心里。
道光八年正月出节后的一天开学,玉麟知家里太苦,又不想弃学,在心情极度矛盾中往小河边走来,过了中柱桥,却徘徊不前。想见先生和同学又不敢见。此时恰遇学友相之。相之邀他去先生家,玉麟不动不去。相之不解,到小河边将见到玉麟的事告诉了俊臣。俊臣心里明白,就将此事告诉母亲。傅师母很仁慈,听儿子讲玉麟不肯进私塾,猜出了原因,就吩咐俊臣如此如此。俊臣来到厨房,装了一袋米,悄悄把米袋从后门背出放在路边的一棵腊梅树下,再向中柱桥方向跑去,玉麟见好友俊臣过来,便奔过来相见,却不知俊臣过来的目的。俊臣说出母亲的一点爱怜玉麟的心意,要玉麟如何如何。玉麟先不肯接受,无赖读书心切,別无他计,在俊臣的再三劝说下,只好照办。就来到梅花树下,背起这袋米,径直先生家前门进去,交到师母手里,完成了这个特殊的“学费”的缴纳过程。
恰好那天又是师母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傅师母便指使三儿凤池粘住玉麟在先生家吃了饭。出来问凤池,方知那天师母生日。回家再过送米的地方,才留意那树盛开的梅花!
后来彭玉麟操练水师,托俊臣帮办军务,三次写信邀凤池组织水师北上武汉。俊臣、凤池都在蒸水边长大,体强力壮,懂文习武,先后加入湘军水师。俊臣战功卓著,钦加五品。凤池参与彭杨联手的武昌水战,献躯长江。彭玉麟闻讯悲哭不已,叹惋凤池聪颖,勇敢。与曾文正同奏皇上,赏封了凤池家眷,送匾“荣封三代”。彭玉麟常念袋米之恩惠,又愧憾凤池之悲壮,故种梅树以敬之,常画梅花以念之!
现在彭玉麟的后人每逢春季,必采荠菜晒干,待祭祀时供奉于祠堂上以励后人。三湖町人常把傅师母袋米济贤典故传为佳话。
编辑星语:彭玉麟是渣江镇的,他的老师王廷耀是三湖的。龙七这么说没有别的意思,因为早先的三湖是属于渣江区的一个乡。渣江三湖本就无须分得很清楚。(王玉良搜集整编 衡州网谈授权)
湖南名人网以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揭示名人成长规律,激励世人奋斗成才”为宗旨,努力为湖南人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食粮”,扩大湖南名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