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怪念头,害了他一辈子,却使他青史留名。”这是话剧研究者洪忠煌对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创始人唐槐秋的评价。
唐槐秋于1898年10月14日诞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仕宦之家,法国留学期间,他迷上了话剧。他看到许多欧洲的旅行剧团连演员带布景、道具都用汽车装载,甚至连“舞台”也自行携带,往返在平坦的公路上,随时都可以招徕观众,开辟“露天剧场”举行公演,这种“自由剧院”,很富有罗曼蒂克气息,“在中国为什么不组织这样一个剧团呢?”回国后的唐槐秋深感话剧必须从学校走向更广大的市民社会,必须使话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文化市场而成为真正的职业。
1933年11月,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有成员6人。“中旅”刚开始多在北京、天津演出。它首次赴津公演9天,总计18场,共11个剧目,票房收入很高,唐槐秋曾经说:“此次可得进款3000元之谱,而开销则不及2000元,经济上不至失败。”
1936年4月15日,唐槐秋带着誉满北方的话剧团回到了剧团诞生地上海。那时上海有许多放映电影和上演戏曲的影院和剧院,却没有一所专演话剧的剧场,因为话剧缺少观众,一向不卖钱。
“中旅”剧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时任卡尔登大戏院经理的曾焕堂怕话剧没有观众,和唐槐秋签订了一个“倒三七”合同,即剧场得大头,剧团得小头,而且不管演出售票情况如何都要保证剧场收益,如果剧场收入不足156元,则由剧团予以补足,演期限为10天。面对这样的苛刻条件,唐槐秋接受了,他觉得卡尔登大戏院地处闹市,是达官显贵聚集之地,而且舞台设施精良,只要在这里一炮打响,就能在上海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