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临终前 为何喊“杨度误我”?

www.ahnmrw.com 世界军事网 10-04 

袁世凯临终前 为何喊“杨度误我”?_湖南名人网
社会活动家杨度简介>>

  【核心提示】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摘自《同舟共进》 2012年第7期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杨度(1875—1931)与袁世凯交往是在20世纪初,他之所以与袁交往,与他受王闿运及其“帝王之学”的影响相关。

  王闿运将杨度视为不世之英才,不仅将自己创悟的所谓“帝王之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度,而且时常向杨度灌输古代策士们的政治权谋,研究他们是怎样找到一位“明主”,怎样进行辅佐,怎样助其成帝为王,等等。王闿运郑重地告诫说:“皙子,以你之才,日后是大有可为的,要好自为之!”受王闿运的影响,少年气盛的杨度自视甚高,慨然有经营天下之志。他致函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

  杨度从留学日本起就关注朝廷政治动向,将立宪革新的希望寄托在握有权势的开明统治者身上,苦苦寻找值得辅佐的“卧龙”。杨度第一次留学进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班时,日本学者嘉纳治五郎在对中国留学生演讲中,就竭力推崇袁世凯,称赞他有治世之才能,完全可以继李鸿章之后担当重任。这些言论,使杨度对袁世凯有了深刻印象。

  而政治地位逐步上升的袁世凯,也注意到了留日学生领袖杨度及其君主立宪言论。在清末立宪运动中,袁世凯不仅吁请清政府实行立宪、改革官制,而且首先在天津筹建地方自治,创立县议事会以作为宪政基础,并使之成为宪政之楷模。袁氏成立天津府自治研究所后,专门派人到东京,聘请杨度为该所顾问。袁世凯的这种做法,使热衷于君主立宪的杨度意识到,袁的政治见解是比较开明的,政治操控能力是极强悍的,堪称清政府不可一日或缺的“股肱”之才,似乎是可以担当宪政救国责任的“卧龙”。世界军事网 www.shijiemil.com 请支持原创军事评论 转载注明出处

  1908年4月20日,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名向朝廷保荐杨度,称赞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授给杨度四品京堂的官衔,在宪政编查馆任提调。

  为了保持皇室万世统治江山,缓和日益严重的革命危机,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建议,朝廷应该延揽精通宪政的人士,向皇亲国戚、朝廷大臣讲解西方宪法,以增进其宪政知识,便于日后掌握朝政。慈禧太后同意了袁世凯的建议,命年仅33岁的杨度担任讲师,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讲立宪精义。

  正当杨度欲依靠袁世凯实现立宪救国理想时,清廷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几乎同时去世,给袁世凯带来了严重威胁。1909年1月2日,清政府发布谕令: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1月6日,袁在遭受冷落的景况下,带了第五房、第七房姨太太仓促乘火车从北京南返河南彰德(今安阳),其亲朋旧交中,只有杨度和严修两个人到前门车站送行。袁世凯感激地对杨、严说:“二君厚爱我,良感!顾流言方兴,或且被祸,盖去休!”

  杨度毅然回答:“别当有说,祸不足惧!”严修也说:“聚久别速,岂忍无言。”他们对袁世凯的政治前途仍然抱着乐观态度。

  袁世凯回到豫北彰德洹上村后,过着貌似闲云野鹤式的宁静生活,实际上频繁地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在北京的杨度不仅及时地向他传递朝廷的政治动向,而且多次赴彰德与袁氏晤谈,为他出谋划策、起草信札,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袁世凯当上大总统立下汗马功劳】

  武昌起义的次日,适逢袁世凯的52岁生日(农历8月20日),杨度与赵秉钧、倪嗣冲、段芝贵等心腹聚集洹上村,为袁世凯祝寿。正当寿宴进行之际,武昌起义消息传来,举座皆惊。倪嗣冲、段芝贵、张一麟等人劝袁世凯趁机复出;杨度反复思忖,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风险太大。袁世凯显然接受了杨度的建议,采取稳健方针:表面维持清室,等待局势发展再作决断,并指使北洋军事集团到处呼吁,大造“非袁不能撑持局面”的舆论。

  10月2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调遣水陆各军,并拨军费100万两白银。重兵在握的袁世凯在与杨度、徐世昌等人密谋后,决定有限度地出山。11月1日,奕匡为首的皇族内阁辞职,袁世凯奉命组织内阁。11月16日,袁世凯正式成立责任内阁。在袁世凯新内阁名单,杨度出任学部副大臣,相当于以前的侍郎。从四品宪政馆提调连升四级,杨对袁非常感激。杨度此后替袁世凯办的最有影响的事情,一是组织国事共济会,二是秘密参与南北议和谈判,极力促成南北统一。

  1911年11月15日,在袁世凯的授意和袁克定的资助下,杨度与汪精卫分别以君主立宪党和民主立宪党的代表自居,联名发表了由杨度起草、汪精卫修改的《国事共济会宣言书》,在天津组建国事共济会本部。但资政院议而未决,汪精卫的呼吁也没有得到武昌军政府的响应。12月5日,为了配合南北议和谈判,杨度正式宣布解散国事共济会,开始改变政治策略,按照袁世凯的意图,直接与黄兴函电商讨南北议和问题。

  袁世凯除了对革命党进行军事打击外,还派人秘密与革命党人进行和谈。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杨度认为,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未必能够代表革命党人与清政府进行议和谈判,于是他向袁世凯建议在上海与革命党人伍廷芳等人进行会谈。12月7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大臣,全权负责对南方和谈。袁氏立即委派唐绍仪为全权总代表。考虑到杨度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关系密切,袁世凯遂加派杨度为议和参赞,秘密斡旋南北议和。

  12月18日,南北双方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谈。唐绍仪、张謇、赵凤昌、杨度等人密切合作,在谈判桌上共同对付革命党人。12月30日,伍廷芳与唐绍仪达成了协议:一是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二是国体未解决前,清政府不得动用已借外款,也不准续借;三是直、鲁、豫、甘及东三省国民代表,由清政府组织产生,其余省代表则由南方政府组织产生。世界军事网 www.shijiemil.com 请支持原创军事评论 转载注明出处

  南方各省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击破了袁世凯获得大总统的梦想。袁世凯极为恼火,不仅中止了唐绍仪议和代表团的任务,而且让北洋将领群起反对共和政体,向南京临时政府示威。

  袁世凯中止唐绍仪议和代表的同时,秘密致电正在上海的杨度,命他务必利用特殊身份,疏通南北关系。杨度在上海通过多方接触,看出南方革命党内部有两个派别。一个是以孙中山为首的粤派,主要人物有胡汉民、汪精卫、王宠惠等;另一个是以黄兴为首的湘派,骨干有谭人凤、宋教仁、刘揆一等。黄兴为首的湘派明确表态同意袁世凯做大总统,而现在孙中山被推出来,必定是粤派在各省代表中活动的结果。要改变这个现实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到的是说服孙中山公开表示,他做总统只是暂时的,以后一定把这个位置让给袁。若这样,袁世凯必定满意,南北会谈就达到了它的预期效果。

  于是,杨度以袁世凯私人代表的身份,在上海秘晤孙中山、汪精卫、刘揆一、王宠惠、胡汉民等人。孙中山申明:自己几十年奔走革命,从来没有想到要由自己来做新国家的总统。革命是危险的事,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若为一己利益着想,我早就不革命了。他表示只要袁世凯能够逼迫清帝退位,就辞去临时大总统。

  杨度一方面密晤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向他们说明袁世凯赞成共和的意向,另一方面则联合张謇等立宪派向孙中山施压。在内外各方压力下,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随后让伍廷芳转告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绝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辞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杨度在上海游说革命党人的成功,帮助袁世凯登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心高气傲的杨度自认为袁世凯会将新政府内阁总理一职酬谢于他。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度在新内阁中连一个总长的位置都没得到。实际上,袁世凯在考虑内阁名单时,并没有忘记杨度。他最初交给唐绍仪所拟定的内阁名单是:陆军总长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海军总长刘冠雄、教育总长杨度、交通总长梁如浩。这些都是重要部门,袁世凯要抓在自己手里。另外还有三个部:司法、农林、工商,则交给南方,由其自行决定。但唐绍仪经与南京方面协商,对教育总长的人选作了调整,将内定的杨度换成了蔡元培。

  杨度对此非常窝火,但又无法迁怒于袁世凯,只得默默地离开北京,远走青岛休养,静观政局变化。世界军事网 www.shijiemil.com 请支持原创军事评论 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