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时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朱伯深陪同著名的美国黑人学者、社会活动家杜博伊斯博士夫妇从北京去武汉见毛泽东主席。会见地点是在武昌东湖畔的一家宾馆里进行的,在接见杜博伊斯夫妇和女作家斯特朗时,毛泽东指着朱伯深向他们介绍说:“这个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
会见结束后的当晚,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特地邀请朱伯深一起留下吃便饭。菜肴不多,但都是湖南家乡风味。席间谈叙往事,有说有笑,气氛融洽。毛泽东笑道:“我们与明朝皇帝后裔共事,一同干共产主义革命,实在是不胜荣幸之至呀!”朱伯深微笑着,心情轻松而愉快,对伟大领袖充满了由衷的尊敬,深知自己获得的礼遇已相当特殊。
毛泽东何以会这样深爱朱伯深?这还要从朱伯深的家世说起。作为明朝皇室的后裔,他的父亲朱剑凡就是毛泽东的好友,关系之深更是不同寻常。朱伯深侄女朱宏在《难忘的青少年时代》一文中记载:“修十三陵水库时,国家主席刘少奇打趣地对我姑妈朱仲丽说:要刨你家的祖坟了,你反不反对?”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六朝古都金陵,开创了明王朝300年的帝业。明朝末年,清军主力南下,湖南境内的明藩王吉王朱由桧(封地岳州)联合名将何腾蛟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余部坚持抗清,战事失利后,吉王全家被杀害,只逃出时年10岁的二儿子一个人。他在兵荒马乱中逃至今天的湖南省宁乡县山区,幸得周氏族人庇护,认为养子,改名换姓,将“吉”字加“冂”为周,方免遭俘杀。此后成家立业、子孙繁衍。到了咸丰年间,朱剑凡的父亲周达武18岁应召加入骆秉章(时为湖南巡抚,后任四川总督)部清军。周达武体格强壮,勇悍善战。10年中由一名小小的哨官升为记名总兵,官至四品。后经骆秉章推荐给左宗棠,亦被另眼相看。清同治年间,周达武率湘军一部随左宗棠进驻兰州,担任甘肃提督达19年之久(1875—1894年)。他为巩固西北边疆,遏制沙俄侵略及国内分裂势力作出过贡献。清光绪十九年(1894年),周达武调任新疆巡抚,但未及交卸便病故兰州,灵柩被运回湖南老家安葬。另一位湘军大家魏光焘(曾任左宗棠的营务处总办、新疆巡抚等要职)还与周达武结成儿女姻亲。辛亥革命后,周家这一支复认朱姓,重修族谱,以不忘先祖。
作为朱元璋的二十七世孙,朱剑凡原名周家纯,民国后改名为朱剑帆,后又省写“帆”为“凡”。他1883年出生于湖南宁乡,1902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中学学习日文,未几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他学习刻苦勤奋富有爱国精神。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穷兵黩武,狂热地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对外扩张,侵略朝鲜,继而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帝国迫使清廷割地赔款求和后,又打败了沙皇俄国夺占旅顺口,重创俄海陆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东北的南部(旧称南满)。朱剑凡的胸中燃烧着爱国的火焰。留学期间,他结识了黄兴、陈天华等人,参加到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中,并积极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反清革命斗争,并踊跃捐款。1903年朱剑凡还与旅日的陈协五、张辉瓒等同学参加拒俄义勇队。
1904年,朱剑凡回国后潜心研究教育,执教于宁乡速成师范学校(校址在长沙),1905年5月创办周氏家塾,招收女性,1907年将女校正式命名为周南女学堂。同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反对满清所谓“铁路国有”的斗争,举行罢课。旋将占地80余亩的苏州园林式住宅蜕园无偿交作校舍。蜕园这个名字来源于湖南第一位进士刘蜕。刘蜕,长沙人,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进士。在刘蜕之前,整个湖南还没出过一个进士,因此人称刘为“破天荒”,为奖励刘蜕,观察使崔铉送钱17万,称为“破天荒钱”,刘蜕就拿这笔钱置下了蜕园。
朱剑凡毁家兴学,捐献总值达11万1千银元的私宅园林等资产扩建周南校舍,备受赞誉。辛亥革命后学校改名周南女子师范学校。1920年改为周南女中。朱剑凡的家是“败了”,但从他家走出来的女性精英却足以让他名垂青史,让我们看看他的女弟子吧:向警予、蔡畅、杨开慧、帅孟奇、劳君展、黄彝、曹孟君、丁玲、劳安(朱镕基夫人)……可以说,朱剑凡的周氏家塾和此后的周南女学堂(以后曾多次更名)是中国近百年培养女性精英的“黄埔军校”。相信千余年前破了天荒的刘蜕闻知此事,也要把“破天荒”的称号拱手相让,因为相比蜕园首任主人,末代主人朱剑凡更有资格承受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