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

何金燕 李国斌 华声在线 10-08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龙泉剑刃略有残缺,剑身刻有一行工整的隶书。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9月28日,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72岁的谢培建是烈士谢小球的儿子,他为父亲和三个舅舅栖息的陵园取名“归园”。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1954年1月30日,谢小球留下的绝笔书。

本版照片均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国斌 摄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段沄,1906年出生,衡南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学员,历任国民党87军军长,台湾防卫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等职。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段復,1902年出生,衡南县人。毕业于湖南美专,创办过湘江书画社,善丹青。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曾任军统湖南站站长,平汉铁路警务处处长,国民党台湾当局“交通部”设计委员,少将军衔。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段徽楷,1905年出生,衡南县人。保定军校学员,历任国民党联勤总部外事科长,北伐军总司令部中校、上校科长,少将军械处长等职。

解密衡阳籍“余则成”:郎舅四烈士 献身图一统_湖南名人网

  谢小球,1901年出生,衡南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员,曾任国民党南京军校教官,第四军第十师副师长、政治部主任及新七军二师少将参谋等职。

  烈士档案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何金燕 李国斌

  电视剧《潜伏》,让“余则成”家喻户晓,也让人们对中共隐蔽战线有更多了解。这条战线上,有那么一群无名英雄,用生命默默书写着忠诚与信仰。

  在北京西山公园,有一座依山势而建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花岗岩墙壁上镌刻了800多位英雄的名字。他们都是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殉难的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烈士,其中包括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4位衡阳籍烈士。

  4位烈士都有国民党少将以上军衔,为了祖国统一,先后加入中共隐蔽战线。后因叛徒出卖,惨遭台湾国民党当局杀害。

  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前夕,湖南日报记者来到衡南县,追寻衡阳籍“余则成”的英勇事迹,悼念我党隐蔽战线上捐躯报国的烈士。

  1 归来

  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群峰耸立。向阳的山坡上,“归园”巍然矗立。2009年春,这座烈士陵园建成,占地0.6亩。

  2008年,两岸亲人合力,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4人的骨灰从台湾回到故乡,游离他乡半个世纪的英魂落叶归根。

  “回去回家回乡里,归来归祖归故园。”72岁的谢培建是谢小球的儿子,他为父亲和三个舅舅栖息的陵园取名“归园”。

  每天,谢老都会走1100余步,来到归园,“园子刚建好时,身体还健朗,步行只要8分钟;现在老了,慢慢挪步过来,要18分钟。”

  谢老把对父辈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刻录在入口处石碑上的《归园赋》中:“妻盼夫归,子盼父归,家盼人归,国盼民归。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一回又一回……”

  归园状如警钟,青砖红瓦围成一段“小长城”。两根莲花柱上,镌刻着“英雄不朽,浩气长存”8个大字。沿甬道拾级而上,14株翠柏整齐排列,恍若身着绿色军装的战士齐行注目礼。4块汉白玉纪念碑如一排利剑,雕刻着段沄、段復、段徽楷和谢小球4位烈士的名字。

  陵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由谢培建设计。谢老在园内石碑上共题写16副对联,“亲人为民族大义献出生命,书写了一页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只能用简短的词句去追忆。他们这一生,岂是碑上简介所能概括的?”

  9年来,每当闲时,谢培建或来陵园扯杂草,或拂拭墓碑上的落叶,或领着孙子,与祖辈述说心里话,“在他们有生之年,我没能尽孝。如今精心打理归园,略表孝心。”

  台阶顶端的归园亭,悠然隐匿山间。秋风摇动松柏,沙沙作响。阳光穿过枝杈,洒落在基碑上,留下斑驳印记。

  2 潜伏

  “在历史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迈上归园的台阶,谢培建不禁感慨道。

  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均是衡南县人,他们既是郎舅关系,又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段沄、段復是亲兄弟,与段徽楷则是堂兄弟关系,谢小球是段沄、段復的妹夫。段沄与谢小球关系非同一般,在黄埔军校,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窗,关系非常密切。段沄将妹妹段玉介绍给谢小球,两家结成姻亲。

  四郎舅分别毕业于黄埔军校和保定军校,且都获得国民党少将以上军衔。段復曾任国民党军统湖南站站长、平汉铁路警务处处长。段徽楷担任过军械处长等职。谢小球曾任第四军第十师副师长、政治部主任等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段沄,在抗日战争期间屡立战功,曾任国民党第95师师长,参加了徐州会战、长衡会战、浙赣战役、常德会战和桂柳会战。

  1945年,段沄率军赴越南,代表国民政府及盟军在河内接受日军投降,荣获美国政府颁赠自由勋章。后来,段沄调升为国民党嫡系青年军整编第208师师长。1948年9月,段沄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208师改称87军,他随之升任87军军长。1949年,他被调到台湾担任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后期,段沄、段復去了台湾。此时,谢小球早已回到衡南县谭子山镇,准备安度余年。而段徽楷,与中共情报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受中央统战部天津特情站派遣,潜入台湾从事策反与情报收集工作。

  段徽楷策反的目标就是堂弟段沄,但一开始没能成功。段徽楷又设法回到衡阳,请谢小球一同前往台湾游说段沄、段復兄弟加入隐蔽战线。

  1949年下半年,谢小球告别妻儿,经香港辗转到台湾,在段沄手下做参谋。

  在谢小球的劝说下,段沄和段復加入解放台湾的隐蔽战线中。段沄身居高位,能接触不少高层机密,他提供军事情报,策划配合解放台湾时率部阵前起义。段復也提供了军政情报。

  1950年,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抓叛变后,台湾地下共产党网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1952年8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段徽楷暴露,被国民党保密局逮捕。随后,谢小球、段復、段沄牵连入狱,段、谢四人在严刑拷打面前死守秘密。为了置他们于死地,国民党保密局炮制了“段沄叛乱案”,他们于1954年2月3日被枪决。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谢小球的二女儿谢培菁才从香港《大公报》一则新闻中得知,舅舅、父亲已被害。

  “段、谢两家在大陆的后人听闻噩耗,悲痛万分。” 说到此,谢培建神情哀伤。

  3 遗物

  一张泛黄的宣纸上,用毛笔书写的行书依旧清晰。

  “余死后请将余尸交火化交陈莹及余侄谢培郁带回大陆作余妻余子之纪念。余临死作绝命词诗二首:

  玉雪纷飞六月春,覆盆谁复问假真。

  一寸丹心血牛斗,元首应知报国人。

  自古圣贤多被囚,豆萁相煎诚堪忧。

  天荒地老家何在,万里孤舟泣白头。”

  落款是“四三年元月卅日谢小球绝笔”,也就是1954年1月30日。

  短短109个字,经历60余载岁月洗礼,饱含了这位隐蔽战线英烈的家国情怀。

  谢培建告诉记者,2012年,舅舅段沄的儿媳从台湾档案馆,取出父亲这封绝笔书原件,还提取了“段沄叛乱案”数百页的卷宗和临刑前的遗书等资料。

  “岳飞收拾旧山河,慷慨激昂;文天祥就义前大义凛然,留取丹心。父亲和舅舅们心系一处,严守秘密,死有何惧?”谢培建说,父亲绝情离别背后,流淌着别样柔情。“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儿女情长,令人心动。

  谢培建仅存两件父亲遗物,除绝笔书外,另有一把龙泉剑。

  拔剑出鞘,剑刃略有残缺。仔细观察,剑身刻有一行工整的隶书:“小球吾兄清玩 弟段沄赠予龙泉军次 一九三七.五”。

  谢培建说,这是舅舅段沄送给父亲谢小球的剑,“母亲曾说,此剑是舅舅从日本军官处缴获的战利品。”

  人离散,剑痛失,又复得。

  “舅舅将剑赠给父亲后,父亲一直贴身携带,姐姐们小时候还用这把剑削过门闩。”谢培建告诉记者,土改时,剑被没收,销声匿迹60余年。去年,龙泉剑再现衡阳,文物鉴定专家认定,这是衡阳籍烈士遗物。

  有一天,杨湖村支书谢存民接到电话,有关部门向他核实龙泉剑主人信息。村里合计后,拿出2万元将剑买回,复归原主。

  4 忠魂

  距离归园400余米处,有一幢两层楼的红砖房,门前鸡鸣犬吠鸭嬉水。这是谢培建老两口的居所。

  父亲谢小球离家后,母亲段玉无尽等待,青丝熬成白发。“母亲时常偷偷抹泪,每日独自拄着拐棍,站在村外山岗上,眺望父亲离开的方向。”谢培建说,那个年代的爱情,都融于家国情。

  等待漫长的半个世纪,段玉盼来的却是丈夫的一纸革命烈士证书。

  2000年8月,经由国家安全部落实政策办公室申报,国家民政部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有关规定,批准段、谢4人为革命烈士。他们在隐蔽战线为国家统一大业牺牲的事迹被公布,名字刻在北京西山公园无名英雄烈士纪念碑上。

  当年,国家安全部有关领导来到衡阳,将烈士证书送给谢小球遗孀段玉。

  “90岁高龄的老母亲颤抖着接过证书,哭倒在地。母亲终于知道父亲去往何处,也明白他当年的决然和不舍,却再也等不到他归来的身影。”谢培建声音哽咽,“母亲将证书放在枕边,不时翻看。老人离世时,干瘦的右手还握着那纸证书……”

  2003年,段玉逝世,享年93岁。

  谢小球离家时,谢培建年仅4岁,“父亲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我印象模糊。”

  为了填补对父亲的空白记忆,谢培建跪在久居台湾的表嫂跟前,恳求她想法子找一张父亲的照片。

  2007年,谢培建表嫂带回一张谢小球被枪决前的黑白半身照。53岁的谢小球浓眉大眼,方脸大耳,双唇微闭,身上紧绑绳索。

  这是谢培建第一次认清父亲的轮廓。老人找来画师根据照片,绘了一幅父亲的画像。

  谢培建对父亲、舅舅们的记忆,都源于母亲生前的口述,“段沄是一位英武的将军,身高一米八多,进屋时要低头弯腰过门槛。”

  在谢培建心中,父亲是位乐善好施的大英雄。谢培建从母亲口中得知,有一次,父亲带兵抗日,当地老百姓给了他们一些谷子。怕生火引来日军,他们每天吃生谷子充饥,一个星期后找到大部队,成功突围。

  解放前家乡闹饥荒,谢小球毅然打开自家粮仓救济乡邻。谢小球曾经从上海买回一台缝纫机,送给村上的老裁缝谢楚清,解决了他们一家七口的生计问题。迄今为止,谢楚清的孙辈还感激着谢小球的恩德。

  父亲的品德,经母亲言传身教,从小植入谢培建心中。

  2013年,谢培建左眼下方长出一个肿瘤。衡阳市有关领导提出,由政府出钱为谢老做眼睛手术,老人婉拒,“活了一把年纪,戴副眼镜,还能走路。手术就不做了,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父辈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必须代代相传。”近些年,谢培建手写了一本家史,给每个子孙后辈送了一册,“这是我能留给他们的最大财富。”

  ■记者手记

  岂曰无声

  河山即名

  李国斌 何金燕

  “对党绝对忠诚,精干内行,甘当无名英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是隐蔽战线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誓言。

  2013年12月底,北京西山公园内建起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纪念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殉难的中共隐蔽战线烈士。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开为隐蔽战线烈士建纪念广场。纪念广场花岗石壁上镌刻的英雄名字中,有湖南的四位: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

  1949年前后,根据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乔装成难民、小贩、商人、逃军入台,配合解放军登岛作战。50年代初,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这名经过长征考验的台湾地下党最高领导人叛变,供出台湾地下党名单,1100余人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死。

  有人以隐蔽身份告别父母妻儿,当初的返家诺言成一世诀别;有人隐姓埋名一生,直到牺牲后世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谢小球就是这样,默默别妻离子潜入台湾,50年后,妻子青丝已成白发,等来的却是一本鲜红如血的烈士证书。

  谢小球虽已解甲归田,然义无反顾闯孤岛;段沄身居高位,妻儿陪伴在侧,却大义凛然加入隐蔽战线。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以生命潜伏?

  “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北京西山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碑铭,可谓微言大义,字字千钧。

  岂曰无声?河山即名!生前,他们的名字不被世人知晓;而今,他们的功勋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