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字子良。生于1903年4月7日。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人。1924年夏,陈明仁考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即转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二团二营五连少尉排长,两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战斗。由于作战勇敢,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不到一年,他由少尉排长、中尉连长晋升为中校营长。1927年又晋升为黄埔上校队长。1928年任国民党第十师二十八旅五十六团上校团长。1930年任二十八旅少将旅长。1932年至1933年任第八十师中将师长、第二师中将参谋长、在福建、江西对闽赣工农红军作战。1933年6月至1934年9月,他被调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参加第一期和第三期的军事训练,并担任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兼中队长,后又调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国民党军政部中将处长。
抗日战争时期,陈明仁任陆军第二预备师中将师长,七十一军副军长、军长等职,率部抗日。1941年,他率预备二师驰援广西,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所率领的第二OO师进攻昆仑关。在战斗中,陈明仁采用“打黑不打白”的作战方法,白天派少数官兵潜行侦察敌情,一俟夜幕降临即出动攻击,陈明仁指挥的预二师,先后夺回了三二四高地和九塘、五塘、四塘、高峰岩等要地,歼敌2000余。1944年,陈明仁率七十一军进入滇西,担负消灭滇缅边境日军、,进军缅甸、打通中印出路的作战任务。滕冲一仗,陈明仁指挥七十一军预二师,与友军一道联合作战,歼敌4000余人。随后,他又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每战皆捷,最后攻克日军的重要据点遮放,完成中印两军胜利会师任务。由此,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不愧中国名将,难得之将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明仁率部参加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1946年调往东北,兼任东北第五绥靖区中将司令。这年夏天,他率部在四平坚守顽抗,战后,升任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不久,被蒋介石以“纵兵抢粮”罪将其撤职。挂了一个总统府参军的虚职,赋闲南京。1948年,白崇禧利用陈明仁和陈诚的矛盾,保举陈明仁为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武汉警备司令、第一兵团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
1949年8月,陈明仁与程潜率部在长沙起义,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嘉勉。其所属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负、第五十五军军长、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率部进军湘西、广西剿匪。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丁陈明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68年陈明仁因病离职休养。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病逝。
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主持了陈明仁的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在悼词中说:陈明仁先生“对和平解放长沙做出了贡献”,“二十多年来,他拥护伟大领袖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心和平统一的祖国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