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短短26年生命历程 创下了多个“第一”

佚名 新湖南 08-23 

罗亦农:短短26年生命历程 创下了多个“第一”_湖南名人网

  罗亦农原名罗善扬(简介),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19年赴上海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年底转为中共党员,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4月,罗亦农在上海被捕牺牲。在罗亦农短短2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下了多个“第一”。

  我党筹办党校的第一人

  1925年1月,中共旅莫支部接到陈独秀的来信,信中说:由于国内形势的发展,“急需得力同志能负责指导独当一面者”,中央决定罗亦农、王若飞等七人回国工作。3月12日,罗亦农从莫斯科动身,4月中旬到达上海。5月8日,中央局又决定在北京和广州分别组成临时委员会,以便代表中央局就近指导当地的一切实际工作。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以谭平山、陈延年、周恩来、罗亦农、鲍罗廷五人为委员,同时指定罗亦农主持粤区党校工作。这样,罗亦农便成为受党中央委派筹办党校第一人。

  1925年10月,应李大钊要求,中央决定派罗亦农主持北方区委党校(我党第一所党校)工作。罗亦农担任校长,教员有赵世炎、陈乔年等。第一期学员近百人,来自北方区委所辖各地党团骨干。党校对外公开名称是“北京职业补习学校”,并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了注册。李大钊出席了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北方区委党校师资力量雄厚,罗亦农讲授政治经济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革命史,赵世炎讲授列宁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务、职工运动和农民运动,陈乔年讲授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建设和世界革命形势、国际工运,萧子璋讲授共青团的任务和学生运动,刘伯庄讲授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由于北京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化,北方区委党校没有能按原计划长期办下去。这期党校办了三个月,第一期学员结业,时间虽短,收效却很大,为全国特别是北方培养了一批得力干部。罗亦农在筹办党校过程中展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杰出的组织才能。

  我党第一个提出党独立领导武装工作的领导人

  1925年12月至1927年4月,罗亦农任中共上海区委(又称江浙区委)书记。他是我党第一个提出举行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也是我党第一个提出由党独立领导武装工作和建立工人与小资产阶级联合政权的领导人。

  1926年5月,中共上海区委决定成立由罗亦农兼主席的军事委员会,加强和扩大纠察队,实行军事训练。9月3日,罗亦农在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上提出:上海应举行武装起义,并实行“人民自治”。这就是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最早提出。此后,上海党组织正式开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由罗亦农担任起义秘密总指挥。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前两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使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领导人灰心。为加强对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合成立了党的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特委会以陈独秀为首,成员有罗亦农、周恩来等8人,整个起义工作在特委会的领导下进行。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是特委会核心成员,在紧急情况时,负责整个武装起义的指挥。这样,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党对武装起义的绝对领导。

  1927年3月21日,罗亦农代表上海区委宣布了当天中午12时举行全市总罢工,并立即举行武装起义。这样,上海80万工人正式开始有组织的同盟总罢工和武装起义。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闸北区商务印书馆职工医院里,由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三人负责具体指挥。至下午6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完全胜利。1928年7月,周恩来在党的六大所作的军事报告中,称赞罗亦农“真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我党第一个被中央刊物以卷首语形式哀悼的中央领导人

  1928年4月15日上午,罗亦农在上海被捕。罗亦农的被捕,是中共中央自武汉迁回上海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破坏。周恩来得知罗亦农被捕的消息后,立即通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命令他负责组织营救。

  中央特科曾经考虑用巨款买通敌人,争取释放,但后来放弃了这一计划。周恩来便又找到中央特科,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只待罗亦农由租界巡捕房向淞沪警备司令部引渡时,武装劫救。中央特科拟用伪装送葬的方式营救罗亦农,将枪支藏在棺材里,并让他的新婚妻子李哲时披麻戴孝,作为死者的家属随伪装送葬队伍的人走在棺材后面,等到囚车经过时大家一齐行动,把罗亦农救下来。应该说,中央特科的计划是可行的。但是租界巡捕房已经知道了罗亦农的身份,提前引渡,中央特科的营救未能成功。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罗亦农始终坚贞不屈。在劝降失败后,蒋介石下手令将罗亦农枪决。4月21日,罗亦农牺牲,年仅26岁。4月22日的《申报》报道说:临刑前的罗亦农“身穿直贡呢马褂,灰色哔叽长袍,衣冠甚为整齐”,“态度仍极从容,并书遗嘱一纸”。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这是罗亦农写给同志们的绝命诗。1928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塞维克》第20期第一次以卷首语的形式沉痛哀悼罗亦农同志的壮烈牺牲,号召“中国无产阶级牢记住他的领袖”,称赞他“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模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