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仲贤外交部副部长

  08-27 
  袁仲贤(1904—1957),曾用名袁策夷。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底入湘军讲武学堂学习,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后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国民革命军第四团、补充第五团和二十二师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三师任参谋处处长;不久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 
  1931年起任广东东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湖南湘江特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抗日游击纵队政委,一一五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山东军区教导团团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起,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代理参谋长等职。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 
  南京解放后,曾任南京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1950年转做外交工作,任中国驻印度大使;1956年初,袁仲贤奉调回国,回国后,袁仲贤就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继张闻天和姬鹏飞之后第三位调任此职的驻外使节,但此时袁仲贤已绝症缠身,早在1954年回国陪尼赫鲁访华之前,医生就发现他的右肺上叶有一小块阴影。为了工作,袁仲贤未加重视,照常工作和活动。直到1956年5月,袁仲贤赴莫斯科就医,复查胸腔疾病,才发现肺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无法切除。    
袁仲贤(右1)陪同尼赫鲁参观展览
  1956年国庆后,袁仲贤的病情迅速恶化,于1957年2月16日与世长辞,终年53岁。 
  周恩来在得到袁仲贤病逝的消息后,立即赶到北京医院病房瞻仰了他的遗容,并主持由26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亲视含殓。 
  周恩来、李富春、谭震林、萧劲光、陈赓、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交部的张闻天、李克农、章汉夫等2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三野老首长陈毅、粟裕也发来唁电。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特发电悼唁,印度驻华大使拉库·尼赫鲁悼唁说:“袁将军担任中国第一任驻印度大使职务,在印度所做的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紧密关系和合作的可贵工作,将永远受到怀念。” 
  追悼会后,周恩来亲自为袁仲贤执绋起灵,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外交部特地为袁仲贤树碑,在墓志铭中高度概括了他光辉的一生,称赞他“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立场坚定,作风朴素,联系群众,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三十年如一日,毕生为革命军队的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以及国家的外交工作做了许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