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青,男,1957年5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中医诊断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履历
1978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
1998年获博士学位;
1987.11-1988.12,2003.12—2004.2先后两次作为教育部资助的访问学者赴英国从事心血管方面的研究。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所秘书、副所长、所长,基础课部副主任、主任,党总支书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人事处处长,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
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任免信息
2016年7月,免去周小青同志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职务;
科研成果
1990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性定量研究”,运用显微分光,对舌上皮细胞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合中医辨证,建立判别方程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1993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针刺对冠心病冠状动脉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冠状运脉造影的方法观察了针刺内关等穴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的影响,表明针刺内关穴等可扩张冠心病狭窄的冠状动脉,为揭示针刺作用做出了贡献,该成果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承担了湖南省教委重点课题——“中医计量诊断研究”,从诊断信息摄取到诊断信息的处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文《计量分析针刺内关等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较为强烈反响,被美国《医学文摘》收录,《中西医结合》又先后以日文、英文、朝鲜文转载。该研究成果为创立中医计量诊断学奠定了基础,1998年被评为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由教育部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历经10年的“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机理及活血通络法为主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3年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获国家中药三类新药证书,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由教育部资助的青年骨干教师课题“活血化瘀类方对实验性心血瘀证不同病理状态作用的研究”,200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舌苔原理及其计量诊断的综合系列研究”, 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排名第4。
合作承担的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医诊断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二)——中医心病气血辩证客观化研究”,1998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5。
2010年基于信息化的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中医诊断亚型证的量化及规范化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年中医计量诊断理论与研究方法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中医诊断学科建设方面,周小青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和学术骨干,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他与同事一道使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成为全国本学科第一个博士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个重点学科,全国中医诊断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重点学科,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工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学术方面: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中医计量诊断学。现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特色学科继续教育基地负责人,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