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英,祁剧名旦,湖南邵阳人(1908.10—1989.2),艺名一枝梅,邵阳县五峰铺镇人,系祁剧名旦肖东海的女儿,是祁剧界著名的第一个女坤角。
破樊篱 砸桎梏 崭露艺术头角
1923年,内战迭起,国家积贫积弱,乡村一片萧条。在生活实在无着的情况下,肖群英跟着母亲跋山涉水步行到宝庆(今邵阳市),在桂兰园找到了父亲。为了混口饭吃,肖群英在戏班子演出时跑跑龙套,高兴了学着演唱时的腔调哼几句。师傅们见她有演唱天赋,劝其父教给她几出戏。父亲肖东海联想到“戏子”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微薄的经济收入,感叹自己半生卖艺、长年浪迹在外亦无力养家糊口,决心不再让女儿吃梨园子弟这碗下*饭。母亲和所有亲戚也都害怕她入“歧途”而自毁终身,反对她学戏。肖群英决定只有学戏,只有演出一身好戏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豁出去了,依然冲破封建禁锢,不再考虑自己将来的遭遇,背着其父偷偷地学起戏来,暗地里哼腔学调,模仿师傅们的一招一式。由于她身材好、悟性高、嗓音响亮柔和,且偷学格外用功,不久就把戏班子里的几出重头戏模仿得惟妙惟肖。这年冬天,在全班师傅的支持下,肖群英终于第一次登台了。这次饰演《丛台别》中的陈杏元,她一出台,随着一声高腔,活脱脱的一个陈杏元,亭亭玉立,唱做俱佳 ,观众惊呼,满堂喝彩,在班内及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其父见此情景,对她刮目相看,更改初衷而用心点拨辅导。肖群英如鱼得水,勤学苦练,功底日深,自此开始了艺术生涯,成为祁剧界第一位女坤角(此前祁剧由男演员扮演旦行角色,此后女演员才陆续出现),并渐挑班子中旦行大梁,成了班子生存发展的台柱。从18岁开始,肖群英先后在宝庆张寿生创办的兰桂园、武冈丁老赖创办的文武舞台、宝庆刘元方等筹办的紫云台和魏老六创办的用中戏院及不少流动戏班领衔主演,产生了颇强的轰动效应。
非科班出身的肖群英,一切演唱技艺全靠在演出实践中探索。她有时上午见到剧本,下午就登台,精神压力很大。其父对她要求十分严格,演出的唱腔和动作稍不规范,就训斥打骂。为了提高演出技艺,肖群英一方面虚心求教班内所有的师傅,特别是同行,细心观摩,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将剧中人物按年龄层次、个性特征、身份地位、时代特点进行分类,“吃透”剧本,探索最佳的举止动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对于曲调,她不满足于学会,而是着力于表情达意。她在扮演不同人物运用同一曲调时,总要借助唱腔音量、速度的变化来显示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凭借过硬的基本功和对观众的满腔热情,肖群英先后饰演了王昭君、穆桂英、白素贞、陈杏元、杨贵妃、祝英台等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她主演的《昭君和番》、《白氏盗草》、《丛台别》、《大破天门阵》、《会圆桥》、《赠塔荣归》、《贵妃醉酒》、《二度梅》、《四九问路》等剧目,观众场场爆满,久经不衰。通过数载不懈的勤学苦练,她的表演技艺取得了令人仰视的效果,唱、打、作、念,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功力独到。《目莲》、《岳飞》、《西游》、《三国》四门大戏了熟于心;高腔、弹腔、昆腔无不功力深厚;花旦、正旦、老旦,表演形神毕肖;主角、配角均有建树;悲剧、闺戏尤具特色。不出3年,肖群英“一枝梅”的艺名不胫而走,蜚声湘桂。
舞台含馥郁 艺海贮英华
肖群英从事祁剧表演的路,是一条满布荆棘、充满艰险的路。黑恶势力、世俗偏见的诬蔑诋毁叫人难以抬头,封建地主、地痞把头的折磨践踏更叫人难以立足。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朝着既定的道路顽强地走下去。1928年8月,戏班子在洪江乡下演出,地痞、把头无理取闹,强行罚演5天,不给饭吃,不给工钱。本来演出收入微薄,全班老小已两天没有吃饱饭了,大家据理申辩几句,他们就组织一帮地痞、恶棍、流氓、打手将戏班子驻扎的祠堂围了个水泄不通,叫嚣不达要求,艺人别想离开祠堂半步。在这危险紧急的关头,肖群英无视恶势力的霸道野蛮,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连夜摸出祠堂赶至县城报案,戏班子才得以解围脱险。自此,肖群英获得了“梨园女杰”的美誉。
1944年至1945年,日寇蹂躏邵阳,五峰铺镇被烧了大半。肖群英眼看无辜的乡亲父老被杀戮,美好的家园遭践踏,而那些民族败类却迎合日寇,鱼肉百姓,中国社会一片黑暗。此时,她感到无比痛心,愤然离开了自己相依为名命的戏班子,退居故里,不为敌伪献艺。
解放前夕,各地祁剧班子相继解体。这时,肖群英的身子因重病而十分虚弱,好心人百般相劝,要她卸袍归里,图个安适。但她舍不得热心的观众,舍不得离开为之奋斗半生的艺术舞台,日思夜想着重整剧团,复兴祁剧。
新中国成立后,肖群英焕发出艺术的青春活力。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她在家乡五峰铺组建了业余文工团,排练了《王秀鸾》等现代戏,在各地连续演出30余场次,深得党和政府的好评,群众交口称赞。在演出过程中,肖群英忘记了疲劳,舍弃了私利,和文工团的青年们共享演出的喜悦,分担艰难简陋环境的困扰。她耐心传授表演技艺,为家乡培养了一批戏剧新秀。
1952年,肖群英应邀赴新化,在没有演员、没有设备、没有剧院、没有资金、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组建了新化祁剧团,她任副团长。从挑选培养演员到编剧导演,剧团内所有业务工作,由她一人承担。组团后,肖群以出色的组织才能,排练出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剧和现代戏,在邵阳地区组织的多次汇演中,新化祁剧团均以新颖的剧目、精湛的演技脱颖而出,一时名声鹊起。
作为祁剧界第一位女坤角的肖群英,是祁剧“宝河派”(祁剧是在祁阳形成的地方剧种,后来向宝庆发展,称“宝河派”)高腔唯一的女传人。她目睹祁剧几经沧桑,老艺人大都离散,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渐渐失传,便立志竭尽自己所能,将一些优秀的高腔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出来,让古老的民族文化重闪光辉。
1955年,肖群英凭记忆挖掘出了祁剧《昭君和番》。该剧经集体整理并参照外剧种的观点,更名为《昭君出塞》,由肖群英自导自演,参加邵阳地区文艺选拔调演,在邵阳文艺界引起了很大震动。1955年《昭》剧转由邵阳市祁剧团排练,由祁剧新秀谢美仙主演。肖群英激流勇退,主动让贤,并积极参与,悉心奉献,花了年余心血,毫无保留地把演唱技艺传授给了谢美仙,并导演了全剧。同年,该剧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及调演,获剧本和表演两个一等奖,肖群英亦获优秀导演奖。1956年3月,国家文化部组织全国各剧种到长沙交流演出,祁剧《昭君出塞》一炮打响,荣获优秀表演、优秀剧目、优秀导演三项大奖,并当即被文化部定为党的八届全会献演剧目。1956年11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武昌洪山剧场观看《昭》剧后,作了极为宝贵的指示。例如,毛泽东把剧中“汉水源头葬孤魂”的“汉水”改为“黑水”;周恩来把“玉门关”改为相适应的古称“雁门关”,使剧本的内容更切合于历史的实际。1959年元月,祁剧、京剧、昆剧被文化部定为文艺交流剧种,进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专场演出。三剧种同台演出《昭君出塞》,党和国家领导人观后表示赞赏并给予了较高评价。毛泽东当场发表了大意如下的富有激励性的讲话:昆剧唱腔流利悦耳,节奏感强;京剧技艺略高一筹,不愧为瑰宝;祁剧意境开掘得深,值得借鉴推广。要是能把三 者的长处融汇起来,不就十分完美了吗?毛泽东还当即让秘书打电话给广东的红线女,要她赶到北京向邵阳祁剧团的“昭君”学习(这段故事曾一时传为美谈)。当时,《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祁剧《昭君出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某些情节的安排以至表演艺术方面,特别是意境挖掘方面,显然是经过一番比较认真的推陈出新工作,大为增强了思想和艺术的光辉”。著名戏剧家梅兰芳亦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祁剧《昭君出塞》“这出戏,对昭君悲怨的心情,表现得比较强烈,很能感染观众......”。著名作词家田汉发表了《谈王昭君的塑造》,赞扬祁剧《昭君出塞》“有特色”,是“很动人的好戏”。邵阳祁剧自此声明远播,名驰全国。
为了保持祁剧艺术的青春活力,肖群英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唱腔、道白、表演程式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她一方面积极探索祁剧高腔和弹腔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大胆吸取湘剧、桂剧、评剧之长,是古老的祁剧表演更富有现代生活气息。肖群英在不断进取中步入花甲之年,其表演技艺更趋成熟、更臻完美。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祁剧与全国其他很多剧种一样受到极左思潮的冲击,一些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封、资、修”的东西被明令禁演 ,《昭》剧被列为“毒草”打入冷宫,受到批判。肖群英被造反派从五峰铺专程“接去”新化,被视为“黑线导演”,遭到了粗暴的人身攻击。在批判会上,肖群英翔实地阐释了剧情的历史内涵,深刻地分析了剧本的现实意义,从初汉“和亲”政策的必要性及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讲到国家的外交斗争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原则不可丢,灵活性不可少,她义正辞严,有理有据地维护《昭》剧这一成果以及自身的尊严。可笑的是一蒋性造反派,竟牵强附会地说剧中涉及的“毛延寿”是肖群英的恶意安排,影射了伟大领袖。肖群英当即回敬道:“照你的逻辑,我首先就得跟你划清界限,因为因为你跟新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是同一个姓啊!”台下一阵哄笑。批判会成了肖群英的演讲会,造反派迫于她当场的凛然正气和平时的崇高威望,一时“打不了棍子”,“戴不上帽子”,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退休后,肖群英虽然蜗居简陋,但她那一颗火热的心却从来没有离开过难以割舍的舞台。她不辞辛劳,四处奔忙,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终于筹建了“五峰铺业余祁剧团”,自编自导,义务排练了几十个新旧剧目,演出300多次,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党的中心工作,用先进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作了很大贡献。同时,通过她耐心的辅导指教,培养了20多名年轻祁剧新秀,其中有3名后来成了专业剧团的骨干,五峰铺文艺市场也因此活跃了起来。
艺龄永驻 懿德长存
肖群英对祁剧艺术的突出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相当高的荣誉。她多次当选为新化县人大代表和县、地(市)政协委员。1959年后,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就是到了晚年,还正式被聘请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在她八秩耄龄寿诞之日,市文化局赠匾赞她“艺龄永驻 ”,家乡父老称她“艺高德找劭”、“处逆境不失尊严,居顺境不忘谦恭”,是“我们自己的演员”。这一切她终身难忘。他深深地 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共产党的伟大。
1989年2月26日,81岁的肖群英因病救治无效,永远离开了她奋斗终生的祁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