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正,作家,湖南长沙人

www.ahnmrw.com 湖南名人网 10-16 

唐一正,作家,湖南长沙人_湖南名人网

  唐一正笔名柯蓝(1920—2006),其它笔名:亚一、木人,男,生于1920,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

  主要经历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赴陕北公学、延安鲁艺学习,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记者、主编。

  1937年肄业于湖南第一师范时,由徐特立介绍去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第二期文学系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和《边区群众报》担任记者、主编。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44年发表的《洋铁桶的故事》,是解放区第一部用章回体形式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次年又写了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1949年后历任上海《劳动报》总编辑,1940年开始使用笔名“柯蓝”。

  全国解放后,任上海《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文协党组书记,华东作家协会秘书长,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长,《求是》杂志文艺部主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其间写了反映上海工人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彩车曲》和《铁窗烈火》。1963年回到家乡湖南,从事专业创作,与文秋合作写了《秋收起义》,后改名《风满潇湘。他还写了描绘当地农业建设过程中两条路线斗争的《浏河十八湾》等作品。散文《空谷回声》被改编成电影《黄土地》,获国际大奖。他的作品语言凝练,诗意盎然,富于哲理。

  1979年调北京《红旗》杂志社任文艺部负责人,直到离休。

  笔名“柯蓝”的由来

  1920年出生于长沙。就读于*的母校长沙师范学校。16岁小小的年纪,就跑到延安当起了战地记者。17岁那年,在一次日本飞机轰炸中,他所在的学兵队队长负伤了,他护送队长到前方医院就医。医院里有一位漂亮的女护士,叫柯蓝。她是南洋华侨富商的女儿,代表华侨联合会赠送大批药品给八路军总部后,便滞留在了八路军医院。本来,唐一正把队长送到医院就可以归队了,但面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的柯蓝,情窦初开的他和16岁少女碰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不幸的是,后来柯蓝在掩护伤病员转移时,身上中了日寇8枪,生命垂危之际还大声喊着一正的名字。为纪念这位美丽而英勇的情人,1939年,唐一正向组织正式申请改名为柯蓝,一直延用到他去世。

  主要著作书目

  1937年去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艺文学系,曾任《边区群众报》主编。1938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出版《洋铁桶的故事》,以后陆续出版《祖国海岸》、《暴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劳动报》副社长兼棕编、华东作协秘书长、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天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长、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等职。还著有《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

  按年份分类如下:

  变工好(秧歌剧)与庄栋等合著,1944,延安新华书店

  女状元(秧歌剧)与沈霜合作,1944,延安新华书店

  抗日英雄洋铁桶(中篇小说,有名《洋铁桶的故事》)1944,韬奋书店

  红旗呼啦啦飘(中篇小说)1947,香港三联

  乌鸦告状(短篇小说)1947,华北新华书店

  咱们的老高(传记小说)1949,群众出版社

  怎样编写通俗报刊(散文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

  不死的王孝和(传记小说)与赵自合著,1950,劳动出版社

  千里眼老二(民间故事体小说)1950,中南新华书店

  红旗插在第二组(中篇小说)1951,劳动出版社

  劳动红花(电影剧本)1953,上海电影出版社

  雪地上的羊蹄(通俗故事)1953,东北人民

  海上英雄(评弹)与人合译,1954,新文艺

  雾海枪声(儿童文学)1954,少儿

  上海散记(散文集)1956,作家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画传195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王孝和他的故事(儿童文学)1954,少儿

  放牛郎(小说集)1956,中南新华书店

  祖国海岸(长篇小说)1957,新文艺

  马戏团的秘密(故事集)1957,少儿

  火车上的少校(散文集)1958,上海文艺

  新生活在等着(散文集)1958,百花

  早霞短笛(散文诗集)1958,作家

  出生入死(中篇小说)1958,湖南人民

  铁窗烈火(电影文学剧本)1958,新文艺

  蔺铁头红旗不倒(长篇小说,又名《蔺铁头》)与文秋合著,1960,作家

  起飞的孔雀(散文集)1963,百花

  竹楼夜话(短篇小说集1964,湖南人民

  闪光的新人(短篇小说集)1979,湖南人民

  浏河十八湾(小说集)1980,人文

  在记忆的海洋上飘荡(散文集)1980,新蕾

  果园集(散文诗)1981,花城

  风满潇湘(上下集,长篇小说)与文秋合著,1982,中青

  拾到的纪念册(第2辑,散文集)1983,湖南人民

  柯蓝散文选1983,花山

  迟开的玫瑰(散文诗集)1984,百花

  话说长江(电影记录片解说词)1985,中青

  柯蓝作品集(儿童文学)1984,山东少儿

  我的第一本书(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爱情哲理散文诗1987,漓江

  永恒的燃烧(散文)1987,煤炭工业出版社

  还有少年旅行队。

  贡献和荣誉

  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

  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洋铁桶的故事》(译有日、俄文版本)获延安文教大会一等奖。

  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矛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

  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

  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

  《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