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Chen Shaomei),一九零九年出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门第,故其印语曰:“家在洞庭衡岳间”。他的父亲陈嘉言,字梅生,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福建漳州知府,也曾在湖南主持过有名的船山学社,思想比较开朗。嘉言先生工诗文,擅书法,少梅自幼即在父亲的督导下赋诗、习字,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崭露头角
但是他更酷爱丹青,十六岁时参加了北平的湖社画会,故又号升湖。据说,当时他是湖社画会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也是学习最刻苦者之一。当年旧京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家,许多亦富,临习数遍之后,再准时归还画主。经几年磨砺,聪颖加勤奋,使他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传统山水、人物画收藏,陈少梅是借私人收藏临摹起家的。他每借得一件名作来,便如获至宝,躬身烛光之下,彻夜临摹功底;在二十岁左右已于画坛崭露头角。
创作授徒
一九三零年,当他二十一岁时,作品就参加了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并获美术银版奖。此时,陈家家境日衰,他不得不以卖画为主。
一九三一年始,他由北京转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从事绘画创作,兼事授徒,并于京、津、沪举办画展,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位早熟的画家。启功先生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据吴云心先生回忆,“日军侵占天津时,陈少梅居达文里,志画为主,不求闻达。”当时的老画家赵松声在天津画坛很有声誉,为同道所尊重。赵画黄鹤山樵一派,造诣很深,与陈少梅所宗不同,而对陈却推崇备至,欣然自居陈下。陈则谦虚坦率,从不自炫其能,一无傲气,更无俗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积极努力于新美术事业,焕发了新的创作激情。
逝世
一九五三年底,他由天津回到北京,不幸于次年九月因患脑溢血病逝,惜享年仅四十五岁。
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本世纪上半叶。新文化运动的思潮虽然对中国画坛也发起过冲击,出现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高剑父、潘天寿、傅抱石等一批从不同角度进行革新的艺术家,但大部分中国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还在继续沿着“四王”的路子蹒跚,显然已远远背离了师造化的优良传统,舍本求末,如无源之水,没办法失去了自己的生机。年轻的陈少梅部分地看出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困境,他感到必须找到一条新途,才能挽救中国画的颓势。当然,由于艺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局限,他没有找到最根本的艺术源泉,也没有能够从西洋画艺术中汲取可借鉴之处。但他从被贬斥的所谓“北宗”的艺术中,发现了特异的艺术语言,找到了与自己相近的艺术个性,并希图从这里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他首先从郭熙,然后从马远、夏圭,一起到仇黄、唐寅、吴伟等人的绘画入手,仿佛在混沌中找到了一线光明,在当时,就这一点来讲也是颇为不易的。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江南春》、《丛林远岭》等,作品多为中国美术馆及省(市)博物馆及文物部门收藏。 创作于1945年的《西园雅集图》,是陈先生工笔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画面描写了宋代文人苏东坡、王晋卿等在西园雅集的故事,画家将赋诗、作画,弹琴、问道的几组人物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营造出深远、幽雅的意境。他将仇英秀雅织丽的笔法,与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人物用中锋笔钩勒,大小不过寸许,个个风神飘逸、气韵超然。画面用色极为讲究。整幅画作表现了陈少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巧。
早年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等,后期有《江南春》、《浴牛图》等。《小姑山》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死后天津为其举办了遗作展览和“国画大师陈少梅与津派国画研讨会”,近年声誉日隆。有《陈少梅画选》、《陈少梅画辑》、《陈少梅画集》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