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1911年7月-1992年11月)湖南沅江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4部共计八百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成为一代“通人”大家。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撰写完成。
1911年7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厌恶八股文,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擅长天文算法。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他主张走博通的路,赞赏通人之学。自小学(过去学者称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为小学)而经学。 张舜徽《郑学丛书》
17岁写成《尔雅义疏跋》一文,指出《尔雅》、《说文》的异同和郝氏《义疏》不足之处,这是他考证文字的开端。 1928年,其父去世。他负笈出游,寻师访友,初到长沙,后到北京。在北京,他认识了不少通人硕学,得到多方指教。
1932年回到长沙,在文艺、雅礼、兑泽等高级中学担任语文、历史教师。在此期间,仍矢志自学,精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又通读了《资治通鉴》正续编,还仔细涉猎了“全史”——《二十四史》。
1941年起,先后在国立师范学院、民国大学、兰州大学任教。
1946年写成《皇明经世文编选目》,在《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
1950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
十年“文革”时期,撰写《劳动人民创物志》、《中国社会之分析》、《史学三书平议》、《说文解字约注》、《广文字蒙求》、《郑学丛着》、《清人笔记条辨》等10部学术专著,共370多万字。
1979年,参与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任会长10年。
1981年被评为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同时创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并任所长10年。
1988年出版了100余万字的巨著《中华人民通史》。
1992年11月,他将著述、藏书捐赠湖南图书馆。
1992年11月27日逝世,终年81岁。
张舜徽的书编辑
《劳动人民创物志》、《中国社会之分析》、《史学三书平议》、《说文解字约注》、《广文字蒙求》、《郑学丛着》、《清人笔记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