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辉(1937.2~),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现代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的开拓者,中国“临床遗传学”奠基者,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家辉于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创建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
夏家辉院士长期从事人类与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在该领域卓有建树。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为主创建了“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已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1998年11月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的耳聋疾病基因,实现了在中国本土上克隆遗传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人物经历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夏家辉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
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62年,WHO建议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国受极左思潮影响却把“摩尔根学说”视为反动邪说。1972年夏家辉冒着政治风险恢复“医学遗传学”研究,本着“建立先进技术是基础,服务于临床是目的,通过特殊病例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由于在材料上独特、在技术上先进,其研究成果就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公认,同时不断提高了教学与医疗水平。
1972年,夏家辉率先在中国开展了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974年,创建了“遗传咨询门诊”,开展了染色体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创建了“临床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
1975年,发现一条与鼻咽癌相关标记染色体t(1;3)(q14;p11)。
1976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医学遗传学讲座》教材,率先在中国医学院校开出了“医学遗传学讲座”课程。
1981年,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TDF)定位于Yp11.32带。
1981年,夏家辉与李麓芸等合作研究的成果迅速向全国推广,这项技术现已被中国医学细胞遗传学界作为常规技术广泛应用,并被称为“湖南方法”。他们还研究出用绒毛、羊水细胞为材料,在妊娠2~5个月内完成染色体病宫内诊断的技术。从零开始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临床细胞遗传学”这一崭新的学科,夏家辉成为公认的奠基者。
1984年,受卫生部委托组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生命科学领域”的6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1985年,开展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
1985年,任《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顾问。
1998年,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GJB3),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实现了中国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
1994年,开始人源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已获3项国内发明专利。
1990年,实验室着手克隆某基因时,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捷足先登,抢先宣布该基因克隆成功。
1995年,经过整整4年的卧薪尝胆,夏家辉等终于有所收获。可是《Nature Genetics》当年10月份的一篇论文宣布,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克隆出该疾病基因。为了不使4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夏家辉立即带领大家转向。而这次的结果更令人痛惜,美国科学家又一次率先克隆出。仅仅相差两周时间,中国的科学家再次与世界第一失之交臂。
1996年,在国际上首创了利用国际人类基因组EST数据,采用“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计算机克隆”技术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GJB3),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Volume 20 December 1998,p370-373),实现了中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首次评选中排名第一,1999年10月科技部将神经性耳聋疾病基因(GJB3)的研究成果列为中国基础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理论建树的25项成果之一”。
1997年,任《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国际杂志编委。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3月27日,在 “中国基础研究五十年”(1949-1999年)纪念会上,科技部邀请夏家辉院士作了题为《基础研究要争世界第一》的报告。
2001年,夏家辉、唐北沙、夏昆等以“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疾病家系的收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夏家辉领衔的“世界首报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遗传资源保藏及B/S模式共享体系”第五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面推动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
2012年,创建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
2017年6月26日,科技部发布《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获奖记录
科技奖项
卫生部甲等奖4项(1981年、1986年、1991年、1994年)
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1项(1999年)
科技部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1999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1985年、1987年、1995年、1999年、2005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1年)
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1999年)
湖南光召科技奖
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
荣誉称号
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在建国50周年时由人事部记一等功。
社会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优生优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顾问、《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国际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