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士(1936-2011),男,湖南长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力学、爆炸力学专家。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等职。1990年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朱建士,1936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45年就读于长郡联立中学,1954年毕业。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9月份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
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等职。
1990年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是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12月18日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5岁。担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为西部大开发、四川和绵阳高新技术与经济发展、引进人才、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和核武器爆轰理论、爆炸力学的试验结果分析工作。
主要贡献
代表性著作:《理论爆轰物理》
代表性论文:《爆轰波理论》
参与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内爆过程首次计算和原子弹中与中子源有关的流体力学过程的研究。在型号研究中,认真贯彻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方针,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关心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指导核试验总结。为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和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有《理论爆轰物理》(合作)等;撰有《定常爆轰数值模拟中人为粘性与人为反应的选取》、《爆轰中侧向澎涨和人为粘性反应》等论文和研究报告。
获奖记录
主持完成的“核武器的一种新原理突破”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人工 核热微聚变增强装置”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核武器新构形的理论设计”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