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郴州人

湖湘君 湖南名人网 09-24 

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郴州人_湖南名人网

  刘昌孝,男,药学专家,1942年5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人,196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现任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药代与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药物代谢学会常务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及GL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作简历

  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 药学系(现北京大学药学院)

  1965年8月-1969年12月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从事药理和药代研究

  1970年1月-1982年2月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从事药理和药代研究

  1982年3月-现在 天津中药研究所、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和天津药物研究院药理和药代研究

  1986年-1987年在瑞典,高级访问学者,从事药代研究

  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2000年获得首次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和医学创新奖

  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研工作。

  创新研究

  1. 创新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研究

  2. 创新药物代谢组学研究

  3. 创新药物临床药理学评价研究

  科研成果

  1975年--1978年开展并完成血吸虫病治疗新药硝着胶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6项,包括国家新药基金项目9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及军内科技攻关项目17项。其中,“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范研究”和“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规范研究”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共有19个项目获得不同级别的科技成果奖。为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60余个新药研究开发机构提供科学研究报告,产生超10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1999年获世界医学金象奖,2000年获德国医学研究成就奖。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O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其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对我国药物动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药物动力学概论》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研究人才的基础理论教材,《药代动力学数据库》于1明何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30余年,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3项,领导完成100余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版学术专著12本。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药物动力学是近30年发展的新学科,是将数学与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制剂学、药物设计等分支学科结合和联系的交叉和边沿学科,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汇规律,并将此规律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用动力学参数表征其量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