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源濂(1876—1927),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湖南岳阳人,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教育家。
湖南省湘阴县人,1876年出生于湘阴县城郊泛爱坪。他幼年丧父,随母寄居长沙省立保节堂。由舅父资助读书,1898年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来信约他到日本求学,遂应约与蔡锷抵日。在日求学期间,他专心学习,并从事翻译,以译稿收入作生活费及瞻养母亲,还资助困难同学。曾任留学生总会副干事长,以品学兼优赢得同学们赞誉。毕业于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政法大学法政科。1904年夏回国。历任清政府学部主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段祺瑞内阁教育总长兼内务总长、靳云鹏内阁教育总长、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1909年,他与梁启超等组织尚志学会,在北京开办尚志法政讲习所,听讲者不收学费,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后来,天津、保定亦仿效开办了同类学校。他又多方筹集大量资金,正式开办尚志法政专门学校,设立尚志医院,编篡《尚志会丛书》,翻译《哲学评论》等国外法制名著数十种出版发行,邀请西方哲学家杜威、罗素等来华讲学。1909年在北京辟柴胡同创办"殖边学校",开设蒙藏语言文学、地理、测绘、英语、俄语、政法、商业、外交及历史等课程,辛亥革命后改为蒙藏学院与蒙藏法商学院,历年毕业学生服务西北者较多,深受民众欢迎。他对尚志学会寄以厚望,勉励同仁:"国运如此,如能人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勇往直前,只有一息尚存,矢志不变,中国必有复兴之日,凡我同志勉乎哉!"
他致力教育行政工作,二任教育总长,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创立和发展颇有建树。1905年任清政府学部主事,对教育事务的划分,职责的规定,各省提学的任命,各级各类学校的规程,教学人员的考核,都作了细心规划,严格要求,奖惩分明。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次长时,与蔡元培等制定颁布《学校系统》及各类学校法令,逐步形成新学校系统。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教育总长,曾召开教育行政会议,撤销原《教育纲要》,重新制定、颁布大学章程,并按专业分科。1920年任靳云鹏内阁教育总长,公布招生资格,制定招生章程,实行按专业分科,着手汉字改革,公布国语注音字母。先后赴美、英交涉庚子退款问题,主张将这笔款项用于发展中国各种科学研究机构和留学生补助经费,并建议在外国大学开设中国学术讲座。1924年夏又任教育总长,未到职。
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走教育救国之路,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干事长。192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致力开拓高等师范教育事业。1927年12月在天津病逝,终年51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