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歌舞剧院改制 杨霞“翠翠”下海

徐海瑞 红网潇湘晨报 11-12 

湖南省歌舞剧院改制 杨霞“翠翠”下海_湖南名人网
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舞蹈家杨霞简介>>

  “下海”这个词,都已经老土了。就像把《边城》里的“翠翠”置身现在的长沙黄兴路步行街。

  但是,对湖南省歌舞剧院而言,“下海”确确实实还是个新事物。

  这家始创于1953年的省属文艺剧团,现已正式改制成“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下海了。

  杨霞在这家剧院已工作了28年,她曾凭借在舞剧《边城》中对“翠翠”形象的精彩诠释,登上个人艺术生涯巅峰,后来“官至”副院长。这次改制后,她的新身份是:副总经理、艺术总监。

  “翠翠”将如何下海?

  《边城》之后,剧院感受到了品牌的力量

  沈从文先生笔下,“翠翠”的生活是这样的: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这样的场景和形象,和杨霞小时候类似。

  她生于1965年,父母都是医生,工作很忙,把她送到了汨罗乡下的奶奶家。

  父母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医生。

  “谁知道呢?后来省艺校招生,刚好我看到了消息,报了名,还考上了。”那一年,杨霞14岁,进了湖南省艺术学校(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杨霞学习5年后,毕业进了省歌舞剧院,当了一名演员。

  1994年,省歌舞剧院排演的舞剧《边城》引发轰动,被央视《新闻联播》称为“中国舞剧里程碑”,杨霞凭借对“翠翠”形象的诠释,一举成名,囊括“文华表演奖”、中国剧协“梅花奖”、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表演奖”等多个大奖,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

  “其实,演翠翠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但每次我去外地开会碰上一些业内的前辈或者是同行,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但都会说‘翠翠来了’。”

  “当时,团里要排这个剧,条件很困难。我记得当时排练厅正好在拆迁,为了排练,我每天都会去仓库练习。那时候,仓库是不能随便出入的,我就从一个破了的窗户爬进去,点着蜡烛排练。每次起风时,我都会特别害怕,窗户吹得呼呼响,总会让我想起《夜半歌声》那样的场景。”

  “我的那本《边城》,磨损得都不行了。我才慢慢抓住了翠翠的内心。这个女孩太苦,看着身边的人逐渐都离开了她,这样的凄凉和那个年代女孩的美是紧紧缠绕的。”

  这台舞剧,也将杨霞和她同事们的生活与省歌舞剧院“紧紧缠绕”。

  “导演成了一级导演,编剧成了一级编剧,演员也成了一级演员。大家成为剧院的中坚力量,一直默默无闻的歌舞剧院也尝到了品牌影响力的甜头。”杨霞说。

  要养家糊口,要衣着光鲜,都只能靠演出

  一个剧目,造就一批演员,塑造一个品牌。

  《边城》之后,省歌舞剧院一直尝试制作有影响力的品牌剧目,随后推出《古汉伊人》《南风》《天山芙蓉》等,虽然在比赛中获了不少奖,但是,没有一部能够超越《边城》。

  2000年,杨霞被任命为剧院院长助理,后来担任副院长,由演员转型为管理人员。

  “一般的女演员,到了30岁就不跳了。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做了编导。能够做到剧院管理人员的,不多。”省歌舞剧院演员杨丽莉说。

  对于职业寿命比较短暂的舞蹈演员来说,杨霞的转型让人羡慕。

  但是,每个岗位都有难念的经。

  比如资金来源问题,“虽然我们一直有财政拨款,但是,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拨款没有增加,日子过得很难。”杨霞说。

  “这次改制,意味着5年保护期结束后,不能再伸手向政府要钱了,这是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进来的人都不会有编制。以前,我们和市场化院团相比,编制一直是吸引人才的法宝,改制后,这个法宝没有了。”

  改制之后,省歌舞剧院离退休人员超过200人,一年需要资金600多万元。“保护期内,我们每年可获拨款800万元,除去给离退休人员的,剩下的不到200万,保障基本的运转都不够。”

  尽管很久以前就听到或在准备剧团改制的事,但当改制真正到来的时候,杨霞还是感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

  一无资金靠山,二无引才优势,作为公司业务副总的杨霞,自然“压力山大”:一家文艺表演类公司,不管是要养家糊口,还是要衣着光鲜,最终都是要靠演出剧目赚钱。

  尽管这可能是当前唯一的解决之道,然而,省歌舞剧院公司的资金问题短期内也难以解决。

  以公司下属的舞剧团为例:现有编制45人,去年演出100场。“如果要使演员的工资达到平均每月3000元,每年至少要演出200场,现在的状况与之相差甚远。”舞剧团团长李灿娜说。

  李灿娜还称,近期,舞剧团在岳阳临湘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这类演出每年有数十场,并不能纳入到上述200场之内,因为其属于公益性,舞剧团不能从中获利。”

  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严冰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现在最头疼的是剧场问题。

  据了解,剧院将推出几部经典歌剧,如《茶花女》、《白毛女》、《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但是没有专业的歌剧舞台。

  “我们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排演剧目,是为了观众和票房,可是高额的剧场租用费导致成本提高,成本提高导致票价提高,这就很难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走向更灵活的市场化。”严冰波说。

  “改制之后,大家都有责任找演出项目”

  从100场到200场,差距如何填补?

  5月2日,劳动节小长假后上班头一天,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召开第一次董事会。

  与会者主要是公司管理层。他们有了新身份,也有了新压力。

  这个会开得很扎实,不仅落实了各董事会成员的分工,还初步达成了公司部门构成及业务方向方案。直到晚上7点,杨霞才从会场离开,坐回办公室,吃盒饭。

  她说,省歌舞剧院“转企改制”,根本方向就是要“做业务、走市场”,彻底摒弃“等财政、靠租金”。

  很直接的改变是,现在,省歌舞剧院公司成立了单独的营销推广部门,负责公司所有剧目的市场推广。

  不过,杨霞担心的是,在事业单位呆习惯了的同事,能不能很快适应市场的要求?而她自己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通过创作优秀剧目在市场中累积资金与人才?

  目前,杨霞正在操作一部反映雷锋精神的舞蹈诗剧,初定名为《温暖》。这是剧院改制之后的第一部大制作,可以说是对公司团队的第一次考验。

  剧院筹措剧目资金的渠道一般有两条,政府和企业,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政府拨款有限,缺额只能去找企业谈,拉赞助。

  “要告诉他们我们这个剧的价值,包括演出的城市和场次,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宣传效果等等。”杨霞说,《温暖》排演启动前,她和不少企业沟通过,但收效不大。

  类似的情况,她都有点习惯了。其实,她担任副院长期间,就遇到过很多次。

  “我们说起演出市场,有的老板甚至会说,‘电视里的晚会多的是,老百姓为什么要花钱到剧场看?’毕竟我是个舞蹈家,很多人都认识,效果相对好一点。如果让做营销推广的同事去,人家可能更难接受。”

  正如杨霞所言,如何走市场,他们公司还没有一条成熟的路子可以模仿。

  不过,他们正在寻求改变:

  现在,公司酝酿新一轮人才招聘计划,“只要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哪怕是借钱,也要给他们足够的待遇。”杨霞说。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同事都在想办法。“改制之后,大家都有责任寻找演出项目。我要是有资源,肯定也会想方设法去利用,帮助公司增加演出数量。”刘丽莉等多位演员说。

  改制之下,全员皆兵。这是杨霞乐见的情形。

  但是,下海之路会不会一帆风顺?这家公司和数百名员工何时实现如人所愿的“拥有更好的发展、领取更高的工资”?这依然是写在杨霞等公司领导层心里的一个问号。

  正如沈老笔下“翠翠”的等待: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