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长子揭秘家族教育:如有秘诀,那就是不教育

孙晓素 石婧雯 南方日报 09-24 

  “钱学森”、“载人航天”、“钱永健”……这些闪亮的标签让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成为南方日报“读者月”科学讲座的热门人物。昨日,钱永刚现场透露了关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及钱氏“科学家族”的许多故事。

  看望航天元老

  钱学森:“杨利伟,我见过你”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后,航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航天员都会上门去看望钱学森。“对于新一代航天员来说,在任务胜利完成后能够去看望中国航天的元老钱学森,已经成了一种惯例甚至仪式”,钱永刚透露,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都上门看望过钱学森。

  “2004年元宵节,当时的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和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去看望钱学森”,钱永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钱学森脱口而出,“杨利伟,我见过你”。杨利伟当时感到有点糊涂,因为他是第一次拜访钱学森。

  后来秘书解释说,中国载人航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起步,在飞船、火箭、宇航服、宇航员训练、宇航食品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钱老在职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朝宇航员方向发展的一批人,后来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宇航员,杨利伟等人还是学员时,钱学森就关注过并专门对他们的训练进行指导。

  钱永刚坦承未见过钱永健

  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刚的堂弟钱永健今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昨天,现场有不少人向钱永刚问起了他和钱永健的交情。钱永刚在对钱永健表示衷心祝贺后坦承,“我与钱永健没什么来往”。

  钱永刚透露说,两人的父亲年轻时来往比较多,堂兄弟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一起到美国留学,而且都是搞航空研究。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当时他叫钱永健的父亲一起回来,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美国。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两家人后来几乎没什么来往。“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关系缓和,钱永健的父母钱学榘夫妻曾经带着儿子回国探亲。这个事我是知道的,但是当时没见面”。

  据了解,钱学榘在美国担任过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得知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家休养的钱学森十分高兴,还表示过祝贺。

  关于教育孩子

  父母几乎没有“言传”只有“身教”

  在讲座现场,很多带孩子前来的家长对于钱老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兴趣。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回想我从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父亲的治学态度对钱永刚的影响很大。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钱老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学到老活到老”。

  钱学森晚年事业

  沙产业理论正变成现实

  钱学森于1984年在我国首次提出的“沙产业”概念,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钱永刚昨天透露说,治沙是钱学森晚年投入很大心力的一个事业,目前他的一些设想正在慢慢实现。

  钱学森当年47封信谈治沙的故事广为人知。他正式提出了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认为,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化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型产业。

  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内蒙古各地目前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林沙产业,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我们今天分享着航天新成就的喜悦,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就是钱学森”。昨日,钱学森长子钱永刚受邀来到广东科学中心和南方日报的热心读者进行了一场关于“神七飞天”系列话题的交流,这也是本报社庆系列活动之一。

  当年钱学森回国从广州入境

  钱永刚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是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兼职教授。他是钱学森长子,同时也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的堂兄。

  众所周知,钱学森在50年前的爱国回归启动了中国航天事业,这才有今天航天事业辉煌的成就。昨天,钱永刚透露,当时钱老回国的那一幕历史性场景中,他也在场,”那时候我也和在座的许多小朋友那么大,而且就是从广州回国的。今天这么多人来参加活动,我想也是党和国家对钱学森工作肯定的一种继续。”

  小男孩提问“系统论”

  由于现场很多读者带着孩子来听讲座。因此,钱永刚的科普讲座形式十分灵活,读者积极互动。现场提问不断、欢声笑语不断。钱永刚的开场白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就举手发问:“爷爷你好!我知道您的父亲当年回国的时候引入了一套系统论的东西,对航天事业影响很大。这个系统论到底是什么东西,您能解释一下吗?”钱永刚笑着进行了初步解释:“小朋友不简单!你先大致听一听,等你长大了,有幸从事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到那个时候可能你会在这个方面有新的收获和进展。”

  在一片笑声和掌声中,现场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许多双手高举起来。这时,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索性跑上讲台,走到钱永刚旁边直接提问:“爷爷,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啊?”

  “你这个题目更大了”,钱学刚慈爱地对小女孩微笑着说,“我不能回答世界从哪里来,因为这个题目据我了解,可能很多大的科学家他们也回答不了。但是,小朋友我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现代技术证明,我们世界上所有人的祖先是从非洲东部来的”。

  钱永刚为本报读者签名

  中午讲座时间到了,但是读者们盛情难却,钱永刚临时又增加了两个提问机会。很多读者拿着南方日报纪念金版上前让钱永刚签名,钱永刚一一认真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上“追梦神七”。

  昨天参加讲座的本报读者,还有机会和钱永刚一起免费参观刚刚开门迎宾的广东科学中心。这是广东投资建设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一期建成开放的展示内容体系包括8个主题展馆,注重采用高新技术手段让观众在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中获得教益。妙趣横生的“太阳能电池制作”、“机器人试验”等项目让大人和孩子都流连忘返。

  -现场互动

  9丶词:诺奖

  “您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美国籍是什么看法呢?”台下一名观众问得很尖锐。

  钱永刚说:“这个很简单,因为美国目前是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科研技术总体上是世界最高的。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加大在基础领域里的研究,中国自己的科学家登上诺贝尔奖台也不会太远了。”

  9丶词:登月

  一位学生问:“为什么在40年前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现在科技发展更快,却很久没有类似的活动?”

  钱永刚笑着说:“一个国家开展一个科学项目,技术能力能否做到和这个活动能不能得到一些收益是两回事。原来大家认为月球上有很多地球上没有的矿,谁先上去,这东西就是谁的,谁先上去谁就捞得多。结果美国人上去了,上面并没有多少东西。后面的人知道了当然要对进一步开展登月这个事情进行考虑。后来前苏联和俄国转向,大力发展空间站和载人航天技术,中国下一步也会加快空间站的建设。

  关键词:爱国

  华南理工大学一位女生表示,钱学森在中国危难之际毅然回国,很多学生对这种爱国情怀非常敬佩。但是现在面对社会各种诱惑和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继续保持爱国主义情怀呢?

  钱永刚说,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很多地区很贫穷,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做事的机会。我想从这一点开始,爱国主义思想可以慢慢地培养起来。(孙晓素石婧雯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