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孩子做朋友——毕福剑背后的“总导演”

文颖 家庭教育 09-24 

  毕福剑,1960年出生于大连。毕福剑作为集制片人、筹划、导演、主持人于一身的大名人,大家都熟悉。可他盛名背后尤其是他的成长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是什么帮助他成功?是什么使他在事业的跑道上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应该说他的艺术人生背后有一位默默无闻的“总导演”--他的父亲毕作恩。

  毕福剑背后的“总导演”

  文/文颖

  “淘气小子出好” 

  毕福剑的父亲毕作恩,是有威望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儿子的教育可谓别具一格——

  毕福剑小时候很调皮,老师说他比猴子还淘气。幼儿园老师被他吵得头痛,招架不住,让父母快来将他抱走。老师数落埋怨时,毕作恩耐心听其讲完,嘿嘿一笑:“小孩子嘛,淘气是天性。你没听说吗,淘气小子出好,淘气丫头出巧。” 幼儿园园长听了哭笑不得:“亏你还是搞教育的领导,没见过你这么宠孩子,惯孩子的家长。” 

  父亲的“纵容”、“撑腰”,使毕福剑从小很有个性:他我行我素,趴着写字,歪着拿笔。作文天马行空,不按老师要求写。书上涂鸦,整一个淘气小子。可这些在老爸的眼里,都成了优点:孩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无形就是有形。还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要与孩子做朋友,因此,父亲对于毕福剑,不仅是父亲,更是亲密的朋友,什么都能对父亲说。他就在父亲弥勒佛般的笑容与深情的注视目光中无拘无束地成长起来。

  “无形就是有形” 

  1975年毕福剑随下放的父亲到新金县插队。毕福剑报名参军体检合格,终成北海舰队水兵。进入部队后,他如鱼得水,入党提干,当上了副航海长。

  1986年毕福剑退伍回大连。他又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家九口,三姐七弟当兵,只父亲一人工作。母亲刘桂英出于经济考虑希望他早点工作。而他一心想考大学。父亲支持儿子:路是自己走的,念书才有出路。可当时高校将考生的年龄规定在25岁以下。他26岁,只能报考艺术类院校。

  正值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毕福剑心想试一下、玩一把。最后近千名报名者中只录取了他一人。得到消息后他既高兴又后怕,对父亲说:“要是知道只取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父亲不以为然地笑笑:“你能考上,我一点都不惊讶,还记得我常说无形就是有形?你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顺其自然反而是成功之道。” 

  看父亲乐呵呵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但父亲有一本难念的经:离休后,他照料支气管扩张的老伴与腿部残疾的长子,家庭经济困难。毕福剑读书期间只拿30元津贴,他想替父亲分挑一些重担,省吃俭用,隔三差五往家寄钱,还给大哥寄学习资料,鼓励大哥自学成才。(他哥哥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函授研究生,终成工程师)钱被父亲如数退回去,有时还加上一二十元。他叮嘱儿子道:“你正念书,比谁更需要钱,不要节省,家里有我。念好书,就是最大的孝心。” 

  “家总是你的大后方” 

  毕福剑1989年毕业后分到中央电视台。回家父亲总问他工作情况,他说没多大起色。他叮嘱儿子干什么都别太性急,别把名利看得太重,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干,大家早晚会认可。

  1995年央视首派随行记者随北极科学考察团赴北极现场拍摄。毕福剑作为随行记者赴北极。临行前他心情矛盾,父亲半身瘫痪他真不放心。他赶回大连,却又瞒着父亲,只说:“我出一趟远门,一时半刻不能回家,您老可要保重。” 走到门口又返回,思忖着北极气候恶劣,征途艰险,不知还回得来否,遂向父亲跪下:“春节我不回来了,提前向您老拜年!”说着叩了三个头。父亲纳闷:今天儿子婆婆妈妈好反常! 

  一天看电视,二儿子见一记者冰天雪地主持现场报道,惊叫:“爸,你快看呀,这不是咱家老六吧。”

  确认是儿子,父亲顿时明白儿子隐瞒实情的苦衷,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