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影响孩子们的情感和品质——谢凤章:含饴“教”孙

www.ahnmrw.com 福建教育网 09-25 

  含饴“教”孙

  含饴弄孙是老年人晚年的一大乐事,而不娇惯不溺爱,膝下“教”孙更有一番情趣。

  天津军队退休老干部谢凤章今年71岁,有两个外孙和一个孙女。他虽身患糖尿病,却仍以家教为己任,用关爱和心血绘出了长长的一幅隔代家教的美丽画卷。

  一份特殊的人生“教科书”

  每天清晨五点半,谢凤章便准时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个人回忆录。几年来,一部名为《一个山里人的春秋》回忆录,在键盘敲击声中,已达100多万字,但这只是前面七部分中的重点章节,回忆录全部完成计划要用10年,预计超过一千万字。

  谢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呕心沥血写回忆录,并不是用来发表,而是要将这部鸿篇巨著留给子孙。

  人的一生要由无数个色彩不一的瞬间连缀而成,所走的路是由一个一个脚印铺就的。在人生历程中,一个脚印有一段情感历程,一个脚印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谢老感到,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倘若能将身后的脚印保留下来,把激荡的生活珍藏起来,不使它成为过眼云烟,不使它归于虚无,那么,它会成为后来人读懂社会、感悟人生真谛的第一手材料。

  因此,为了子孙后代写好个人回忆录,是他的心愿和乐此不疲的心源动力。

  用谢老的话说:“他们长大以后,书中已远去的人和事,或许能够引起他们像现代人到了洪荒时代一样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新奇和震惊,只要他们一人能够看下去,我就达到目的了。”

  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

  春节合家团聚,是最热闹也是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时候。每当这时,谢老总是不失时机地寓教于乐。他们有一个保留节目,即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搞有奖问答。

  2003年节目的主题是“孝敬父母”——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爸爸妈妈累吗?请说具体点。”

  “说出爸妈的手机号码。”

  “你对爸妈的希望是什么?”

  ……

  孩子们脑子里的“搜索引擎”快速地搜寻着每一道题的答案。

  在欢笑声中,三个孩子准确圆满地回答了十六道题,他们赢得了赞赏、奖励。

  一个个轻松的游戏,一道道浅显的问题,使孩子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谢凤章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以自己人生经历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去影响孩子们的情感和品质。

  有个“小油灯”的故事让外孙们至今难忘。那是姥爷在讲过去老一辈人在乡下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小油灯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的故事。当讲到油灯时,两个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茫然了,他们有生以来看到的就是明亮的电灯,根本不知道油灯是个什么样。于是,姥爷亲手制做了一个小油灯,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点燃了油灯,让他们在灯下读书报。小油灯若明若暗,如豆的灯光摇晃闪动,还冒着缕缕黑烟。两个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力地看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了。这时姥爷打开电灯,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他们再读书看报,就感到格外舒服。两个孩子过去都曾听过“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古代故事,可是今天有了亲身感受,他们才真正从内心认识到应该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自觉地刻苦学习。

  谢老经常强调要让小孩子懂礼貌,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谢老认为讲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美和外在美结合的表现,是做人的基础行为规范。有一次,外孙看到舅舅给姥爷端饭,一个小碗,却总是用两手恭恭敬敬送上去。开始孩子有些不解,后来姥爷告诉他这是对长辈的尊重。这件小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孩子也更注意讲礼貌了。在谢老家中,大人许多好习惯给孩子起了示范作用。如长辈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先吃;不在碗中扒拉挑吃;咀嚼不出声;进餐时不高谈阔论;不喷吐秽物;剔牙要掩口等等。在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的同时,谢老也注意对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每次全家在餐馆聚餐后,谢老都要求5岁的小孙女细心检查有没有遗落的东西,有时还故意把自己的眼镜“忘”在椅子上,让她去“发现”。谢老就是这样,从一些日常生活细节中去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新”相印忘年交

  谢老和孙女、外孙的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他们是靠什么冲开岁月的礁石,使祖孙的生命之河奔流溶汇到一起的呢?

  他说,对于老年人,只有再学习才能搭建起代际间的“心桥”。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事物层出不穷,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如果不学习新东西,不但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而且还会丧失教育、引导孩子的优势。要想和孩子们说得上来,就必须不断要求自己求“新”求“变”。

  退休后,谢老仍勤学不缀,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现在这位年逾7旬的老干部不仅自己能拍照、摄像,还能用电脑写文章,上网发E-mail……在学习、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他和孩子们产生了许多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渐渐地隔代的两辈人成了学习型的忘年交。

  在和孙辈在一起时,谢老从不以长辈自居,把“家教”变成“家训”。共同探讨问题时,他不端架子,不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总是利用每次相聚的短暂时间,下功夫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孩子,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平等关系。

  有一次,谢老写回忆录中的关于参观一处古迹时提及了北魏的崔浩因太武灭佛事件被杀。坐在旁边的小外孙黄迪看到这段文字,说:“姥爷,崔浩不是这样被杀的。”他谈了另外一种说法,说着取来《二十五史》(绘画本)。谢老看到在书中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他高兴地向黄迪道谢,并马上对回忆录做了修改,还幽默地尊称这个11岁的小外孙为“先生”。

  2003年5月9日,孙女谢庭雪六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爷爷写的几万字的《谢庭雪1—6岁言行录》。

  日常生活中,父母为孩子做成长手记的不少,可是爷爷这样做的并不多见。

  谢老认为,发现和发掘孩子的长处,在启蒙阶段就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引导,是激发、优化孩子生命潜质的最好方法。

  现在,古稀之年的谢凤章精神矍铄,充满了活力。他把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作为人生的又一次轮回,自身又一次提升的机遇。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谢老的生活也充满了情趣。